盛葳:外拓与内省 对当代中国版画的思考
中国现代版画,尤其是新兴木刻版画,开创了中国版画的现代之路。一方面使“版画”的概念得以形成,进而超越传统木刻,带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进入到纯艺术领域,另一方面也因其大量印制产生的广泛影响,将现代版画社会化、传播性的本质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无论是从艺术作品的审美角度,还是从社会艺术史的研究角度来看,新兴木刻版画无疑都是版画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留下的最深刻印记。这种地位甚至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后也从未被超越过。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要的艺术实验更多集中在油画和新媒介领域,不少版画家和版画学子因版画材料、设备、直接拓展性的限制而放弃版画创作,加之艺术市场兴起的惯性作用,导致了中国当代版画发展的相对停滞。近些年,不少版画家和艺术组织者开始重新思考版画自身的价值和问题,并进而局部地带动了当代中国版画的创作与展览活动,使其重新被艺术界和学术界所关注。从宏观层面来看待这些现象,“外拓”与“内省”构成了当代版画创作发展的两条基本思路。
所谓“外拓”,一方面是指研究、借鉴和吸纳国外当代版画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指从版画以外的艺术类型和方式中寻求变革和创新的可能。因此,“外拓”不仅构成了20世纪以来整个中国美术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样也是当代中国版画发展的基本语境。今天,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版画创作不但需要适应这样的新变化,更要推进自身由内自外的变化和更新,从而拓展“版画”的基本概念,推衍其边界的范围。因此,包括版画在内的国外当代艺术创作构成了我们借鉴、学习与反思的重要参照系之一。从今天整个国际艺术界的情况来看,泛社会化和泛政治化是主要论题,即便是本体论和形式论也都是折中主义的。这种受当代艺术观念影响的发展倾向非常明显。当然,从中国版画具体的情况来看,与西方版画的发展既有相同,也应有差异。对于我们而言,一方面是在寻求版画的“当代性”过程中,必须对国际同行的实践充分了解、进行相应的思考,以资比较;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中国传统版画和现代木刻成果的基础上谋求突破,形成具有差异性的创作和创新方式。国际当代版画虽然未必是我们单向度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但却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坐标参照系。中国当代版画需要如何去发展?发展点在什么地方?如何实现方法的更新?怎样才可能对世界版画艺术产生贡献?实际上都必须建构在这样一个充分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
“内省”则是版画艺术实现突破、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作为“版画”这种艺术“类型”而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现状和艺术发展框架中寻找其特定的,带有本质性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在版画创作中进行实验,是推动其内在发展逻辑的基本方式和内在动力。相较于前卫艺术而言,“内省”更是学院艺术的长处。早在80年代末,85新潮美术陷入僵局之时,首先打破这种僵局的并非前卫艺术,而是包括以中央美院为核心的“纯化语言”等本体反思。在油画领域,以葛鹏仁、孟禄丁等为代表的第四工作室提出了这一概念,以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入手,企图在直接反映和介入社会之外寻求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对艺术语言的实验和推进来规避80年代新潮美术的表浅,寻找中国艺术自身的发展新可能。相应地,80年代末、90年代初,徐冰等在版画领域的创作,隋建国等在雕塑领域的实践,均带有明显的“纯化”色彩。
- 上一篇: 姚谦:“收藏”方法论
- 下一篇: 朱万章: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名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