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杨曦:“苏玉”的引领者(组图)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2:03:55
作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曦深深意识到“苏玉”传承的重要性,视其为使命亦是责任。

杨曦:“苏玉”的引领者(组图)

  太狮少狮

杨曦:“苏玉”的引领者(组图)

 绿牡丹

杨曦:“苏玉”的引领者(组图)

瓦当虎

杨曦:“苏玉”的引领者(组图)

金蟾

  【爱藏展讯】苏玉神雕-苏州玉雕大师作品晋京展

  前言:2011年12月10日,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北京苏州企业商会主办,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玉雕专委会协办,北京爱慕美术馆承办的《苏玉神雕-苏州玉雕大师作品晋京展》将在北京爱慕美术馆隆重举办。

  本次展览将展出杨曦、蒋喜、瞿利军、俞艇、葛洪、吴金兴等14位苏州玉雕艺术家的作品60余件,旨在为玉雕爱好者、收藏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推动北京、苏州乃至全国各玉雕产地的交流、切磋、共同发展搭建起一座有益的桥梁。作为本次参展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委会副会长,近日,著名玉雕大师杨曦接受了爱藏艺术网的专访。

  杨曦,字南石,1964年生人,古城苏州人士,为人正,善言谈,琢玉为生。早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业学校,美术功底扎实,自1983年入苏州玉石雕刻厂起,与玉结缘已近30载,虽已过不惑之年,却为玉热情甚高,创新不止。有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若干,尤以“玉雕大师”名于四方。其作或古朴厚重、或线条轻盈、或清新雅致、或寓意吉祥,虚实相生,自然灵动,和阗白玉入其手如鬼斧神工,有《竹》《钟馗除妖》等作享誉海内。

  苏帮——续写玉雕新传奇

  帮者,人众也,今日提“苏帮”可谓尽人皆知,究其历史,可谓由来已久,然发展、革新并成为玉雕界重要一席,是近些年才有的事。苏州,古城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制玉可追溯至良诸文化时期,深受吴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其盛于明清,陆子冈便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清乾隆帝对玉器的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苏州玉雕的发展。但历史如过眼云烟,在杨曦看来,苏州玉雕真正独树一帜、有所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苏帮”便肇始于此。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玉雕的存在是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营大厂为背景的,与北京、上海、扬州等地的玉器厂相比,那时的玉雕并不别具苏州特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苏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产生了一批有苏州地域特色的玉雕作品,“苏帮”便由此而来。

  “苏帮”之所以能够别具特色,自成一派,主要源于其纹式、纹样的不同。杨曦说,苏州玉雕以古代的传统的纹式、纹样为主,诸如古玉纹式、青铜器皿上的图案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与布局,形成了目前苏州玉雕的整体风格,与扬州以山水为主、海派以花鸟人物为主不同,苏州在仿古纹式、纹样雕刻方面的历史积淀,让其在玉雕领域占独树一帜,并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苏州的文化名片。#p#分页标题#e#

  创新——玉雕其乐无穷

  艺术技艺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师传统而不求创新,艺术则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可言,只求创新而不师传统,创新如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师古而不泥古”是杨曦对自己艺术的要求。创新离不开深厚的美术功底,更离不开潜心的艺术训练,而这两点杨曦兼而有之。早年苏州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学习练就他扎实的造型能力,计划经济时代玉雕厂的工作经历为他潜心钻研玉雕提供了可能,这两点的很好结合让杨曦在玉雕创作、创新上更加游刃有余。

  从人物、山水、花鸟到立体雕、高浮雕、浅浮雕,从平面设计构成的应用到虚实结合的运用,从传统的龙、狮题材到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饰品,杨曦的玉石雕刻题材涉猎之广、造型变化之大、表现力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对杨曦而言,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他把创新看成艺术创作的生命,而创新也伴随他艺术创作的始终,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设计构成理念的引入让他的作品突破传统束缚,呈现出别样的风貌,而“留白”等虚实结合的运用让他的作品在灵动之外更多了几分深邃。如今,他又把眼光放在了“观音”题材的创作上,用现代人的审美思维。

  雷同化——“苏玉”发展堪忧

  作为著名玉雕艺术家,同时也作为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委会副会长,杨曦对“苏玉”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未来的“苏玉”发展会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苏玉”创作中的雷同化现象不容小觑,令人堪忧。杨曦被誉为“苏帮”的引领者,但他说,“苏帮”的发展需要引领,但这种引领不是单纯的作品模仿,而是希望大家看到他为玉的态度、作品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苏玉”才能走向健康的发展。

  杨曦对“苏玉”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他说,“苏玉”要克服雷同,要健康发展,就需要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更多科班出身、有深厚美术功底的年轻人加入,而不仅仅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只做到了技艺传承,创新却无法传承,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就不一样啦,他们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富裕创新精神,这正是“苏玉”发展所需要的。

  艺术价值——无关金钱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商业的不断介入,“为钱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成为争议,杨曦选择后者。艺术家也是人,也要吃饭,迎合市场进行创作本无可厚非,但在杨曦看来,“为艺术而艺术”,金钱自然而然的,“为钱而艺术”,金钱有了,艺术没了,这种选择是短视的,会让艺术变得浮躁。为钱而进行创作,艺术家考虑更多的是作品及时成为商品并价格最大化的可能性,往往忽略了艺术本身,做出的作品也经不起时间推敲,五年、十年之后终会被社会所淘汰。杨曦认为艺术家应该忠于艺术,忠于自身,只要是好的作品,即便眼前没有市场,过个若干年以后再从藏家、保险柜里拿出来,依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会被历史和百姓所接受。

  传承——是使命亦是责任

  一个艺术家的杰出,不只在于其作品的卓越,更在于其对行业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承的贡献。作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曦深深意识到“苏玉”传承的重要性,视其为使命亦是责任。一方面,他在努力把玉雕的理念和创新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看到背后的他,而不是一味的去单纯模仿其作品;另一方面,他也在出版专著,并试图亲自教授一批年轻人。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努力,能对“苏玉”的传承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改革相关制度,把“苏玉”引入大学课堂,同时让更多科班出身、美术基础扎实的人投入到“苏玉”的创作中来。只有这样“苏玉”的发展才是良性的,可持续的。#p#分页标题#e#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