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迁系列旧藏能否引发古画升温?
王季迁系列旧藏能否引发古画升温?
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崛起,古代书画收藏逐渐受到重视。相对于2003年前后的近现代书画热浪和时至今日的当代艺术狂潮,古代书画则一直不温不火。在王季迁系列旧藏集体现身的引导下,如果可以引发古代书画的升温,将是对文化传承的一大贡献。
古画身价不抵装裱费
现在的很多古画只是大名头传世,小名头的则被历史长河淹没了。“即便对于清朝的古画来说,在私人手中的保存状况不太好,有不少亟待修补、装裱,”金运昌说:“在参加一些收藏活动时,经常有人面临是否装裱的困扰,某一件清朝中小名头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可能只有一两万元,但其重新装裱的费用甚至比这还高。古代书画价格整体偏低,大名头的书画价格仅仅与当代画家的作品相当,中小名头古画的价格远低于当代,这种现象造成了古画继续被淹没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曲高和寡是古代书画市场偏冷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近现代及当代艺术所反应的事情与思想更容易被收藏家理解;在这一点的基础上鉴定难成为困扰古画市场的最大根源。
鉴定受到多重困扰
有专家表示,鉴定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鉴定水平也是不断进步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误差;在文人相轻的心态下,也可能不一样的专家会有不同的看法;碍于经济利益和人情面子,指鹿为马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启功、杨仁恺等一批鉴定专家相继去世,对于古代书画鉴定来说,当今是一个大师远去的年代。当很多重要的古代书画作品现身时,往往引发争论,却无人能够盖棺定论。“在清末或者解放之处,老先生们有机会博览并鉴定大批中国古代书画,但这些书画后来都走进了各大博物馆,对于晚生后辈而言,很难有全面研究的机会,”陈岩说:“时代的差异也就造成了无法产生绝对的权威。”
当代能否产生“王季迁”式藏家?
北京长风董事长杨休则表示,王季迁先生其实是集藏家、经营者与研究者为一身的,他的收藏并不依赖于专家的鉴定,作为藏家的他本身也是权威专家,“他一生在真金白银的实战中历练眼光,其实比专家更专家。”杨休这样评价王季迁。
金运昌也表示,吴湖帆和王季迁等近现代的收藏家,既雄于财力,又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既不受雇于国家机关,也不受委托于其他人的背景造就了他们的成就。
有专家认为,对于古代书画的学习和研究未到位便贸然走进市场是很多人一直渴求所谓鉴定结果的真正原因,正因为藏家、经营者与研究者三种身份的分离,才使得真假的争论格外激烈。但也有人表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当代的收藏家并不一定像王季迁这样才能成为大家,在深入了解古代书画之后,综合考虑各方意见,成为一个会听的人,也是一种办法。
“艺术品收藏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就好像在刚刚解决温饱时,人们会选择大鱼大肉,逐渐地才会研究菜系和各种美食,对于古代书画的收藏时机是越来越成熟了。”金运昌说。
- 上一篇: 当代艺术=股票 想要参与投资你也买得起
- 下一篇: 探索绘画新可能——萧搏作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