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股票 想要参与投资你也买得起
沸腾的798、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大众所津津乐道,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和股票同质的投资手段,以及“四大天王”拍卖出的天文数字,当代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当代生活?占据了大量媒体版面的当代艺术和普通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4月25日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买得起艺术节”试图在当代艺术和普通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令不少徘徊在当代艺术门外的人跃跃欲试。让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可以看做是一个新潮流的开端,对于一些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名牌服装已经不能满足其彰显品位的需求,买一幅画或者其他艺术品不但更时髦,没准还能带来意外的回报,这种市场需求令某些艺术界人士振奋,也有人表示鄙视。 在今天,艺术不可避免地和“投资”扯上了关系,“艺术”和“投资”似乎既矛盾又统一,艺术变得暧昧了,我们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暧昧起来。那么,买一件艺术品意味着什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消费和享受当代艺术? 买得起艺术节:喜欢艺术,而不是投资 1996年,还不满20岁的Tom Pattinson来到中国住在青岛,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彭乐天,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那里他没看到什么当代艺术,“都是传统的山水画”。2001年,他第一次接触到798,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画廊。2005年,Tom搬来北京,当他安顿好家中一切时,发觉四壁皆空,“觉得应该挂一幅画。那个时候当代艺术已经非常热了。” 初衷只是自己希望可以买一幅中意的画。他找来了自己的好友、红T画廊的老板谭仙(Tamsin Roberts),两个人决定办一个“买得起艺术节”。“拥有一件喜欢的作品而非出于投资的考虑,这是我们创立这个艺术节最初的想法。” 第一年,有300幅作品,价格并没有低到大家都接受的程度,主要集中在5000~8000元一件的水平,成交量70%。2007年有500多件,到了今年,送选的作品激增到3000件,最后入选的估计只在600件左右。“我们必须有一个水准,我们有专业的人来看哪个是最好的,从3000幅画中选了百分之二三十左右最好的。” 2008年,《TimeOut》、红T艺术及贝碧欧启动第三届“买得起艺术节”。因为今年的送选作品特别多,彭乐天觉得挑选难度大大增加。价格定位依然在“买得起”上,最高售价是1万元人民币,有一半的作品价格在5000元以下,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作品范围包括绘画、摄影、雕塑、设计,甚至也有几十块的T恤,几百块的图片、版画、油画作品。 “拿我自己来说,我对艺术有兴趣,但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人,我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我自己觉得好看就行。我觉得,艺术不应该是一个投资市场,不是为了钱,应该为自己的品位、为自己的欣赏需求来买。1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市场是很便宜的,不是单纯说老百姓买得起,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肯定是属于买得起的价格。但是我们发现对大部分北京老百姓来说,还是有点困难。”彭乐天说,很多艺术家都特别支持他们的这个活动,“一般的画廊,会拿特别高的佣金,但是我们90%的钱是给艺术家的,因为这个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只是一个爱好,我们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给喜欢艺术的朋友一个机会,让他们买一幅画或者给新的艺术家一个机会去展现。” 彭乐天说,这样的“买得起艺术节”在国外运作得非常成熟,比如在英国,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艺术节,最高价格是3000英镑,对英国普通人来说,是个可以承受的、消费得起的价格,而且这个艺术节在特别大的公园里举行,不光只是买画,人们还可以享受音乐、美食、各种有趣的派对,“不仅是去买作品,其实就是一个节日。”今年,“买得起”也会组织一些派对让艺术家和爱好者们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你要想买好东西,一定要趁早来。”他说。 买得起,就跟艺术有关了吗? 这些年做艺术节,彭乐天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在中国的艺术市场,比如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画,客户大部分还是老外,或者局限在特别有限的中国人里。 “只有特别有成就的中国人或者老外才买,所以对中国社会来说,艺术还是特别高端的,有人觉得艺术跟老百姓无关。我完全不同意,艺术应该让所有人有机会去看、去买,应该是所有人的爱好。最近几年北京的艺术市场99%的不让砍价,这样不好。我们的艺术节这两年的消费群体发生了一些改变,第一年大部分是老外,去年一半一半,希望今年大部分可以是中国人。” 在“买得起”上,买家主要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然也有三十多岁的,四十多的就很少,有做媒体的、有白领,有几个人特别有钱,主办方就帮他们挑了最漂亮的画。 彭乐天自然也会在“买得起”上买画。第一年,他分别花8000元和3000元买了两幅盛奇的作品,而现在,盛奇的作品均价已经超过10万元人民币。今年,盛奇将带着自己的作品《Most wanted》第三次参展。 彭乐天觉得,这些当代艺术作品还是集中在少数人的生活中,“我在798也看到会有一些中国工人进画廊去参观,他们不懂,我问他们喜欢不喜欢,他说比较喜欢山水,所以老百姓对现代艺术不懂,或者没有兴趣,因为是特别新的,也就是最近几年流行,大部分人可能不太了解。” 所以,对于一直为少数人独断的这个行业,当出现“买得起”这样的展览时,就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艺术节并不代表普通观众就此走进了艺术殿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评论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过去几十年都没有建立起来,所以现在被提及便成为一个话题。“任何东西都有高级低级之分,它跟其他商品没什么区别,有钱就买国际大品牌,没钱就买地摊货。不就这样吗?艺术也一样,普通人买得起的艺术品并不意味着普通人买得起‘方力钧、张晓刚’。像那些伟大的作品,你可能买不起,但你能说它跟你无关吗?如果你看了原作的展览,你买不起,你也认为它跟你无关吗?地摊上随便给你画一风景,你买得起了,但这就表明你跟艺术有关了吗?” “什么叫没看懂?艺术哪有没看懂这一说?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跟价钱无关。因为艺术除了对市场,对艺术史外,还要面对非常大的群体,就是对观众,人人都可以是观众,人人都有观看的权力,人人也都可以不在乎价钱,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品价格和艺术无关,你自己在感受艺术的时候,价格不必作为参考。市场太复杂了,艺术品市场和艺术无关。” 在一些人眼中,“买得起”更多鼓动起的不是精神追求,不是艺术品鉴赏,而是投资意识。“所谓更多的人参与起来,是真的参与艺术生活吗?我不知道,但至少从这些广告语来看,想的都是投资,投资就是指望着升值,你买画时根本不是购买艺术,不是在做艺术鉴赏,这跟买股票一样,撞大运,如果买了某个画家的作品,他以后成名了,那你就投资成功了,如果他永远都是末流的,永远是现在这个价位,那你就投资失败。一个艺术品的投资是否成功,你要分析的是这个艺术家的潜力,可这谁能摸得清呢?它比工厂的产品还难鉴定。”#p#分页标题#e#
- 上一篇: 收藏要善于把握重大事件题材
- 下一篇: 王季迁系列旧藏能否引发古画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