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写在“本·色2009”七人油画展之际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54:56
金秋(油画)     孙向阳  1979年,没能给很多立志成为艺术家的人提供太多大学深造

金秋(油画)     孙向阳

  1979年,没能给很多立志成为艺术家的人提供太多大学深造的机会。当年北京的中央美院、东北的鲁艺和杭州的浙江美院(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都未招油画系学生,别无选择,想进大学画油画的唯一机会,就是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历史的偶然使一批年轻人成为了穿上军装的画者。一身军绿、解放帽、红领章、红帽徽以及背后的绿色画夹子,应该是30年前北京魏公村的一道风景。这批人从数千报考者中被选择,聚在一处,同窗数载,使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军人背景。除同学之外他们还多了一层关系——战友。

  人们常说“军人本色”,强调的是军人所具有的一种坚定信念,既有个体的魅力,也有团队的精神。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1983年毕业之后,他们有的留校任教,有的远走他国求学,有的做舞美、做广告、拍电影,但艺术始终是他们热情的核心。30年后,当其中的7位聚在一处,将他们的作品铺陈开,从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许多共同之处。严谨、扎实的写实能力,一致的审美情趣,沉稳的画面,形成了在不同表现手法下的共同状态。有趣的是在筹备展览时,得到了一个名为“本·色”画廊的支持,而“本色”二字恰合几位的气质,展览的名字索性就叫“本·色2009”了,的确是巧而有味。这时的“本色”二字不仅可以呈现7位画者的风貌,更可以分开考虑:本是来源、本体、根基,色是色彩、状态甚至是态度。

  他们都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画的过程恰恰经历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这一新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变革期。严谨的学院教育,使他们对艺术的方向性选择与理解在这个阶段已基本形成,具象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虽然“八五”新潮之后多种形式艺术相继浮出水面,甚至绘画本身的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但他们始终如一,恪守着绘画的语言,在具象油画的框架内进行探索,理性伴随着执拗画了30年。

  孙向阳那渗透着如夕阳牧歌般金色的画面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呈于观者面前。莫大风着力于物象的每一个细节与空气透明度的关系,锐度极高地逼近你的视网膜。姜建忠作品造型的轻松与帅气,似在画布吹过的海风。张利笔下少数民族人物的肖像,使我们能看到一种静穆中的尊严。李晓刚画的人体舒展、静谧,于细微间强化出呼吸的韵律。何大桥则在空间中营造出一段真实的梦境。匡剑那娴熟的笔触足以捕捉少女瞬间的动人之处。

  这些轻中有重、完整保留着学院基因的作品 ,使其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力量,体现了画者本身的严谨与绘画的难度。艺术能通过形而下的方式凝固形而上的东西,一定因为它拥有些许特殊的方式来支撑。 而“本·色2009”中所展出的作品,足以体现出有难度的作品本身应具有的优雅、讲究与力量。我想这应该只是他们艺术长途中的一个驿站,是否能升华为摄人心魄的感动,虽不能肯定,但至少可以让观者细细品赏、体会他们艺术的本色。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