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进入拐点
投资者们紧张起来了。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下滑,大家开始怀疑那些被金融衍生品以高歌猛进之势吹出泡沫,是否到了崩裂的时候。从股市、楼市再到“艺市”,“拐点”似乎成了关键词。 5月10日,“2008长江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论坛”在北京丽晶酒店二层会议厅里进行。来自拍卖行、画廊、艺术投资金融机构的业内人士,以及各地的收藏家们在主办者长江商学院的“招呼”下汇聚于此,探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乐观前景,还是拐点来临。 艺术世界与钱有关? 著名的ARTPRICE网站每年都会公布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排行榜。2003年,只有蔡国强一人入围,而到了2007年,中国艺术家已经占了36个,张晓刚甚至超过了美国最红的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名列第二。 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的7年里,中国的拍卖市场取得了152%的增长率,而中国的当代艺术更是井喷式地一路走高,创下了233%的增长率纪录。按照这个速度,到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将超过5000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之一。 西方人开始相信,中国会是下一个艺术的热点。 西方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开始充斥各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买卖的报道,描述亿万富翁们在拍卖会上怎样的挥金如土,以各种天价收罗各种称为艺术的东西。外界和媒体也继续对这个市场抛去暧昧的目光,人们谈论着短期操作和投资回报。艺术品市场开始训练普罗大众,并以金钱和名气来衡量艺术的价值。 有人说“艺术和生命有关,艺术世界则和钱有关”。今天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让人联想到17年前的中国股市——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过分投机、市场操纵和欺诈现象大量存在。然而,正是这个尚未规范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让人们的心里充满了激情与梦想。有人相信,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反而能提供更丰厚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们陆续闪亮登场了。当别墅、名车、高尔夫球和游艇已不再能成为中国新贵们炫耀财富和品位的道具时,艺术品开始吸引他们的目光。昂贵的艺术品出现在豪宅里,那些被赋予了各种意义和解读的艺术品,随着新贵藏家们的介入而开始价格飙升。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几千万元,藏家们在得意于自己眼光的同时也感到了恐慌。他们都明白,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去承担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拍卖行里不断创下的“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只是轮番炒做的结果,并与价值无关了。从炒股到炒房再到炒艺术,中国艺术市场,“炒”成了公开的潜规则。 艺术品被谁裹胁? 艺术品已经跟艺术本身无关了,它进入了被金钱左右的市场。 于是,中国艺术市场起步即有了燎原之势。“文革”期间被视为“资产阶级”行径之一而遭到清除的艺术收藏,重新活跃起来。身在其中的专业人士们,也希望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可以伴随中国财富的增长而持续上扬。 “艺术”也许该被看成这样一种东西——它是艺术家们真诚的创造性劳动,它能表达出某种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境界更加开阔,实现其并非炒做而来的价值。 然而,难以否认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多少带有某种哗众取宠的成分。艺术家们热衷于把自己的理解符号化,将自己的偏见夸大化,然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像温州企业一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产量。这些作品价格增长过快,出现了与它们所拥有的价值的某种背离。 对于艺术,人们似乎已经不在乎能否通过它去体验这个世界和时代,而只是随着价钱的一路飙升。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人们也往往把两者混淆。而这些被疯狂的市场裹胁并随波逐流的作品,短期内或许会成为市场的热点,形成某种“行情”,但本质上价值并不大。 今年2-3月,伦敦和纽约市场两场拍卖先后表现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谨慎——方力均,刘野和岳敏君的作品流拍了,中国当代艺术头号人物张晓刚的近作也流拍了。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被整体抬高到一个难以为继的顶峰时,人们开始怀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拐点是不是要来了,是不是国内股票市场半年下降50%的巨变,影响了艺术投资市场的情绪。有人也放话说,现在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也就是场“文化骗局”,如果泡沫崩裂,拐点出现,人们会像对待狂泻的对冲基金或股票那样,对待市场上红火时被买来买去的艺术品。 于是,有人开始提醒,当艺术市场开始资本重于学术,投资热过收藏的时候,风险也会多过机会,所以要用观望和谨慎的态度对待2008年的市场。 不过,也有乐观者相信,流拍只是偶然性的,某次拍卖结果并不能当作市场的风向标,因为这也许跟所征集的作品有关。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无论好,还是坏,都是前所未有的。 随后的事实似乎也印证了乐观者们的预测——作为在2004年策划了全球第一个当代中国艺术拍卖专场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2008年4月9日,以90%的成交率、4.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它历年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纪录。张晓刚1995年创作的最高估价为2700万港币的油画《血缘:大家庭3号》,被一位台湾藏家以4736万港币买走;徐冰2001年代表作品《鸟飞了》也以760.75万港币的价钱,创下了他个人的世界拍卖纪录。 兴奋之余,人们发现,并非名家红人的作品就会有人照单全收,而只有其代表性的作品才会继续走高。只有那些多多少少体现了一定艺术宗旨的艺术品,才不怕被“拐点”拐走。#p#分页标题#e#
- 上一篇: 关于现代绘画视觉语言纯粹化的思考
- 下一篇: 开辟另一条路:“艺坛老将”价值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