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绘画解读
“真实仿佛躲在一层薄幕的后面,你揭去一层,却又有一层,一层又一层,真实永远隐藏在一层薄幕的后面,然而我似乎每天都更进一步。就为这个缘故,我行动起来,不停息地,似乎最后我终能把握到生命的核心。”——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何俊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何俊不老,还不到四十,但在他尚且年轻的人生旅程中,他生命之舟穿越了跌宕起伏的巨大波涛。他因经商一夜暴富,又因经济犯罪锒铛入狱,正是春风得意时,他的生命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当然,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经历过风雨、遭受过挫折的大有人在,但是,何俊又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艺术家,他能够用他的画笔记录他的故事,表达他的感受。一系列以“蛹”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就是重返人间后的何俊向我们讲述的地狱中的故事。
何俊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陶瓷系,走出校门后便投身商海。直到身陷囹圄时,他才重新产生了通过艺术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强烈愿望。那时他用素描记录监狱中的生活场景,写实是那些素描草图的特征。可是,画着,画着,他画中那些写实的人像开始变形,有五官有四肢的人物慢慢失去了人类的外形特征,最终变成了一条条丑陋而怪异的昆虫。
4年的牢狱之灾结束后,何俊正式开始了艺术创作,监狱生活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何俊无意描述监狱生活的外在表象和具体细节,他只想表达自己在那个人间地狱中的心理感受。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无法满足何俊自我表达的需要,他更倾向于用幻想来建造自己的艺术世界。
“蛹”系列油画作品是从2004年开始创作的,从第一幅作品开始,何俊就一步到位的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图式。红色的“蛹”是何俊创造的一个拟人化的昆虫形象,看得出来,这个鲜红的软体动物是从男性生殖器变形而来。与大自然中的昆虫不同的是,何俊绘画中的“蛹”不仅有着人类的面部特征(这些“蛹”都有一张巨大的嘴、一个臃肿的鼻子和两只五角星形的眼睛),而且有着令人触目惊心的表情。那些张开的大嘴正在发出痛苦的嚎叫,它们让人联想到挪威表现主义先驱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名作《呐喊》(The Scream),但不同的是,蒙克画中的人物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叫喊,而何俊画中的“蛹”却是一种无声的哀嚎。更加令人惊奇的是,那些哀嚎的大嘴还具有女性生殖器的外形特征,它们几乎就是女性外阴的特写。这是一个雌雄同体的怪物,是一个性欲的象征图像,也是一个痛苦的表情符号。何俊告诉我,是监狱中极为普遍的同性恋现象给了他塑造这个形象的根据,而他又将曾经体验到的巨大绝望和恐惧转化成了画面形象的表情。何俊还说:“监狱生活对人的摧残主要还不是肉体,而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人性扭曲和心理变态是监狱犯人的普遍病症。”通过“蛹”这个形象,何俊将监狱犯人极度压抑、极度扭曲和极度痛苦的人格特征和心理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蛹”是何俊绘画作品中始终不变的主体形象,但在数年的创作中,何俊的绘画还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何俊的绘画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尽管有些阶段的作品不多,甚至仅有三幅,但仍然构成了何俊绘画发展的脚步。如果说何俊的绘画的是他的自传,那么可以看出,这部自传采取的是倒叙结构。在何俊的绘画作品中,具有叙事功能的主要是背景景物,也就是说,是背景空间给作品带来了情节性。事实上,何俊绘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现实的依据,每一个物体都有特定的寓意,但这些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又都因变形而与现实物象相去甚远。
何俊的第一组作品描绘的是城市空间,表现的是他出狱后面对城市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内心产生的身无立锥之地的巨大惶恐。他的首幅绘画采用的是仰视视角,画中高高的楼群呈放射状,蓝色的天空中被云团包裹的红“蛹”眼冒金星,张开大嘴,绝望地痛哭。地面上到处漂浮的是相互缠绕的动物内脏,还几条伸着长舌的变色龙。这是一个天旋地转的梦魇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恐怖之境。#p#分页标题#e#
何俊的第二组作品以灰色为主色调,背景中有象征政治权力的建筑物,还有鬼魅般的密集人群。从地下挣扎着冒出来的“蛹”,升到天空变成了一颗剧烈跳动的心脏。这组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对自由的热爱。
黄色是何俊第三组作品的背景色,这组作品描绘的是童年的记忆,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判、“破四旧”的种种事物和景象以极度变形的状态组成了画面的背景。其中一幅作品描绘了这样的景象:在铁拳林立的背景中,一头苍老的黑猩猩将两只“蛹”紧紧抱在怀中。何俊说,此情此景再现的是童年时耄耋之年的曾祖母对他兄弟两人的保护。
在第四组作品中,成群结队的“蛹”将背景空间压缩得所剩无几,红色也成了画面的主色调。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铁窗、**和*人劳动的煤窑,还有警察的象征形象,“蛹”群处在极度的恐惧和剧烈的骚动状态中,它们甚至变成了奔跑的牛群,挣脱束缚,逃离地狱是“蛹”群的急切意愿。显而易见,这组作品是对监狱生活的描述。
在不了解何俊人生遭遇的观众眼里,上述作品中的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离奇怪诞,但它们的的确确源于何俊的人生经历和心理体验,一成不变的“蛹”是何俊虚拟的自画像,画中描绘的景物与时空也是何俊人生舞台的再现,通过这些作品,何俊似乎已经将自己过去的人生故事讲述完毕。于是,在何俊最近创作的第五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创作主题上的巨大转变。在这些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作品中,“蛹”仍然是画面的主角,但背景发生了彻底变化,人文空间已经被自然环境完全取代,整个画面似乎变成了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但仔细看去,那绿色的背景却不是海水,而是一种像水藻一样的生物,它们铺天盖地,疯狂繁殖,正在缠绕吞噬着那些红色的“蛹”。这些作品所表达的寓意与何俊特殊的个人经历没有关系,它们不再具有社会学和政治性的含义。此时,画中的“蛹”也似乎不再是何俊本人的肖像,它们已经变成了人类的缩影,个人心灵的痛苦焕然升华为人类精神的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这里倏忽变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但与西方传统艺术表现的人对自然的征服观念完全不同,这里自然有着主宰生命的巨大威力,人类生命在自然面前显得极为弱小、极为无力。
何俊作油画从来不打底稿,他排除画面构图与形象塑造的设计性,追求创作过程中的随机性,画中形象的安排和背景的配置全凭直觉的调遣。虽然在创作时何俊的思绪有如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但理性的缰绳总会控制住他手中的画笔,从而保证了形象描绘的精细和画面构图的均衡。何俊的调色板非常单纯,他采用的颜色不多,而且很少调和颜色。除了画“蛹”的红色始终不变,他的色彩在日益简化。他的早期作品中曾使用过黑色、灰色和黄色,最近的新作则简化为红蓝或红绿两色。即使如此,何俊的绘画仍然通过色彩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中国当代画坛,何俊的绘画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一定要在艺术史的坐标系中给何俊的绘画确定一个坐标点,似乎只能将其归类于超现实主义。事实上,何俊的绘画主题及其形象塑造全然具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特征。宣泄性欲、反抗束缚、标榜自由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共同主题,而何俊采取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也正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标准样式。对性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绝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何俊的心理世界可以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潜意识学说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何俊的绘画让我联想起超现实主义艺术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门重开之时,中国的新潮美术家就对超现实主义有过热烈的迷恋。在“85新潮美术”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带有超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品,从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到王广义的《凝固的北方极地》,不少作品都带有超现实主义印记。在1989年的“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中甚至出现了像刘彦的《祭坛》那样可称之为达利(Salvador Dali)的《记忆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的变体画的模仿之作——在《祭坛》一画中,刘彦只是将达利那幅著名作品中的“软表”换成了太极图。由于现实主义艺术观念根深蒂固,超现实主义艺术在我国一时难以找到深厚的生存土壤,上述作品也只是停留在对超现实主义艺术皮相的模仿阶段,而且对于上述画家而言,超现实主义也只是他们个人早期艺术史中的一个小小插曲,由于缺少深层的精神体验,他们很快抛弃了超现实主义而转向了其他方向。超现实主义对于何俊而言是一种自发的选择,由于刻骨铭心的精神剧痛,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的标准语汇。何俊的绘画风格看似偶然形成,实则带有艺术发展的必然性,因为在我国当代画坛我们还能看到同样精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无论如何,何俊的绘画意味着中国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成熟。#p#分页标题#e#
何俊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更引发了我对“艺术真实”问题的重新思考。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在我国艺术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创作原则,就是“体验生活”。为了表现生活的真实,艺术家们进工厂、下农村,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相信,只要这样就会获得真实,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真实。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告诉我们,人性的真实和事物的本质不在表象,在一张快乐或痛苦的脸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与外在表情完全不同的心理真实。由此,我们终于意识到,真实有着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深度,从现实主义艺术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真实,而超现实主义艺术总是更加逼近内在的真实。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说:“任何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诗人,只会按照他看到或感觉到的事物来进行描绘。他应当真正忠实于自己的本质。”何俊的绘画是他心灵的图像,他作品中的形象是超现实的,但他所表达的情感和揭示的心理却是绝对真实的,对于何俊来说,只有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图像才能最大限度传达自己内心的巨大痛苦。
何俊说:“对我来说,技术够用就行,我希望更深入地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何俊已经找到了能够完满表达自己的图式,他所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图式注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除了绘画之外,何俊还在创作雕塑和装置作品,走出自己的“小我”,何俊正在人类无限广阔、无限幽深的精神世界中遨游。在庸俗肤浅的波普艺术、艳俗艺术风靡一时的中国当代画坛,何俊的艺术以其对真实人性的深入揭示而独树一帜;在中国当代艺术日趋多元化的格局中,何俊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 上一篇: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一)
- 下一篇: 中西花卉绘画比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