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天赋妙悟”张洪源中国画作品展
【“天赋妙悟”张洪源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现场
2010年10月9日,“天赋妙悟”张洪源中国画作品展在观音堂文化大道的“荷画廊”开幕。作为2007年的“50-70年代当代中国画坛60杰”之一,张洪源在中国画的探索道路上已走了很久,他不拘泥于方法,性情所至,水墨表现或冷峻或氤氲,展现出一个成熟艺术家的笔墨素养和不羁情怀。
本次展出的是张洪源近期创作的一系列中国画山水和人物作品。荷画廊的两层展厅的大空间展示,昭示着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
让人讶异的是,所有作品都未装框,而是像年画一样直接张贴在墙壁上的。对此,艺术家张洪源表示是故意所为,他认为画框可以美化绘画作品,但也可以限制人的感受力,没有画框没有限制的时候,可以让人更有想象的空间,让整个空间更加具有“流动感”。
这个想法与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一脉相承。张洪源特别强调笔墨的灵动和质感,他说,每一笔都要有看头,墨和水的结合就像数学一样有逻辑,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出纸、水和墨一起的力量。通过水墨的无穷变化,张洪源的作品时而简洁潇洒、时而冷峻浑厚,水墨氤氲之时又如梦似幻,仙雾缭绕。明末清初的石涛认为“墨之灵”因“蒙养”而成,墨活,自然山川秀润灵动。因此,画家只有掌握了“蒙养”之道——领会自然山川的本质、不受陈法约束,才能在无法的状态下以灵动的墨色彰显天地之生命和灵气。艺术家张洪源在讲述自己的习画过程时提到自己的创作受到过石涛的启示。
像大多中国画艺术家一样,张洪源的绘画题材是“取法自然”的,但他更强调了作品中“大灵魂”的概念。自然与艺术家心灵的相互碰撞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灵感,从而创作出或激情澎湃,或怡然自得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中的“气场”、“气韵”,也就是张洪源所说的灵魂。中国画是形而上的东西,一幅作品呈现给你的,不仅仅是艺术家看到的,或许还有他想到的和梦到的,以及整张作品产生的磁场效应。这就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修养。
其中,中国画中的风水文化也是张洪源所主张的。清代画家王原祁的绘画理论著作《雨窗漫笔》在阐述山水的画法时说:“画中龙脉开合起伏,……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断有续,有陷有现,谓主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起伏由近及远,由背分明……。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通塞则生神。”从这里可见古代画家对山水画中风水文化的研究。清代书画理论家笪重光也曾化用风水理论以述画理,在他所著的《画筌》著作中所谈及中说:“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村峦交割,以清为法。形势崇卑,权衡小大……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张又一伏,山欲动而势张……山从断处而云气生,山到交时而水口出。”可见,中国画中的风水文化是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到现在也是一样,风水文化依旧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张洪源明显是“深谙地理(风水)”的,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还向我们述说了风水口诀,他讲究在自己的画面中,山水来龙去脉蜿蜒不断,气韵灵动,形成积极地磁场效应,从而雅俗共赏,意蕴深远。
去年,张洪源的《青春记忆》入选参加了第11届全国美展。这是他用水墨画法来处理油画般逼真的肖像作品的一个全新尝试。#p#分页标题#e#
传统对于涵养一个人的心态,磨砺、修润一个人的个性,乃至丰富和拓展画家既定的语言形态都能发挥着其他方式无法实现的作用。但时至今日,艺术家发展当代水墨是需在深厚传统基础上突破创新的。在绘画方法上,张洪源认为没有局限,可随情感变化自由发挥,他曾说,绘画跟弹奏古琴有共通之处,一样的曲子,古琴也无法弹奏出一样的感觉,绘画同理,因为绘画跟古琴一样,都是性情之物。
- 上一篇: 1976-2006:四川美院与四川油画创作的历史与艺术
- 下一篇: 诗音画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