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以图观史——评《新中国美术60年》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48:35
以往的美术史对此多有著述,在市面上也出现过林林总总的各类专著。  《新中国美术60年》的主编是深圳美术馆的艺术总监鲁虹。

《新中国美术60年》  主编:鲁 虹

  2009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60年,在岁月绵延的流逝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却是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60年。回望这段历史,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一切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尽管历史的轨迹从来没有因为我们关注的目光而发生丝毫的改变,但是每一个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热爱的国人,在用心体味过这个国家走向独立、富强与文明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后,都会更加珍爱今日的中国,愿意为她的健康发展而努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际,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新中国美术60年》来推介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勾勒其发展的曲线,以丰富的视觉形式呈现新中国美术60年的历史,以期能让广大读者了解了新中国的昨天,也让我们的后人能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的今天。

  在过去的60年中,新中国美术总是伴随着迅速复杂的时代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创作趋势和发展方向,这就决定了研究新中国美术必须充分注重它的内在历史逻辑和演变的复杂性。以往的美术史对此多有著述,在市面上也出现过林林总总的各类专著。如何能跳出专业化的传统美术史模式和框架,并把读者从浩繁的文字著述中解脱出来,让美术史从狭小的专业学术圈走向更广泛的大众,以一种新的形式来表现新中国美术60年的发展变化,让这段美术史读起来更加直观通俗、贴近读者,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美术史的熏陶,就成为编者考虑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美术60年》的主编是深圳美术馆的艺术总监鲁虹。在着手主编《新中国美术60年》时,鲁虹总结以往的经验,扬弃了传统美术史的写作模式,继续采用他驾轻就熟的图文映照体例,一方面结合具体作品配上了文字评介和艺术家简历;另一方面对图书的资料性和文献性丝毫没有放松,在编辑过程中,几易其稿,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上更是慎之又慎,力求在有限的图书空间中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创作历史背景和艺术家个人资料。这样,《新中国美术60年》在内容的精心选择和编排上,就能满足两方面的需要,一面是针对专事艺术的艺术家和研究人员,使其能把此书作为工具书快捷查阅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是满足广大学生和艺术爱好者,使其轻松阅读美术史,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线索,并从中管窥新中国美术的纷繁状貌,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这也是此书的社会价值所在。

  在具体编写体例上,编者以新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承意义的1978年为切分点,将《新中国美术60年》分为“上编”与“下编”,“上编”的时间段定为1949—1979年,“下编”设定为1980—2009年。有近200位优秀艺术家创作的200件作品分别编进了“上编”与“下编”。在选录艺术家及作品方面,遵循艺术史关注转折,而非延续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精选出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样,读者就能直观地看到各个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以及时代变化对美术创作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另外,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此书后,还会发现《新中国美术60年》的上、下编的编辑内容有所侧重。在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即在上编之中,编者所选作品主要是围绕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的,因为在此期间新中国的美术创作不管是选择题材的指导思想、提炼主题的方式、运用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还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和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在后30年里,新中国的美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情境之中,因此编辑思路也随之改变,将重点放在了介绍体现新价值观与新创作模式的新兴艺术上。此时段艺术新人辈出,有影响的作品不断涌现,如何站在美术史的高度上,冷静、客观地把握这些新人新作,挑选出真正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家与作品就成了此书下编的重要问题。对此,主编鲁虹依据“效果历史”的原则以及艺术史与当代文化提供的线索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即按照预先规定了那些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学术问题,去尽可能地挑选那些在特定阶段已经产生深刻学术影响,并得到广泛认可的艺术家与作品。#p#分页标题#e#

  因此,《新中国美术60年》 “上编”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史长河中独具魅力的经典之作, 读者可在上编中观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且内容丰富的宏大画卷。而选入 “下编”中作品形式更加多样,充满了新时代的传统,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美术优秀的成果,依赖于艺术形式语言自省、自觉,不断拓展艺术创作的边界,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在时代剧烈变迁之际对人性价值的更高层次的寻找和判断,也反映出新中国美术的创作主题和艺术语言前所未有的丰富性。

  新中国美术走过的60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未来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本反映建国60年来美术创作成就的书,它的意义决不仅仅是献礼国庆,同时也是力求探索到一种新的出版形式,通过再现这些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美术作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美术史、阅读美术史,体味美术史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能在更深的层面上管窥我们国家和民族绵延至今,逐渐发展和崛起的内驱力。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