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中国书法60年 从小众走向大众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48:24
  70年代初,以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平台,毛泽东主席赠送日本外相大平正芳一部怀素《自叙帖》,日文版《人民中国》推出“中国书法”专刊。

  60年中国当代书法的步伐,与60年共和国风风雨雨相始终。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盛而书法盛,中国文化又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互为表里,故国家盛则文化盛。以此环环相生,中国书法的兴旺发达,绝对离不开中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这个前提。


陈复澄毛笔书法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为政治目标作形象诠释方面,书法先天就是十分弱势而不得不让文学小说、绘画雕塑、电影广播专美于前。因此,上世纪50年代前期,书法成为一个冷辟、寂寞的存在,只有极少数爱好者在私下里兴趣盎然而已。

  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政策的大调整和一代巨擘沈尹默先生的呼吁,书法开始从潜层次走向前台,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旗帜,书法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与正确定位。当时受众不多的北京电视台开办书法讲座;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相继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以组织形式开展有序的艺术活动。随后,浙江美术学院又创办书法篆刻大学本科专业,各大报章也开始陆续刊登书法篆刻方面的文章以示提倡。可以说,如果没有“文革”十年浩劫,书法本来已经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聚拢在老书法家周围的中青年团队已隐隐成形。此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外力”则是,伴随着中日民间文化交流而来的日本书法家代表团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连续每年访华,和60年代初中国派出一个由潘天寿、顾廷龙等专家组成的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以及横跨五六十年代的五六次大规模的中日书法交流展,一方面为中日的民间外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刺激了书法的超速发展——五六十年代的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前的书法外交,是足可以与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的乒乓外交相媲美的——区区书法一艺,竟能与国家的大外交相表里,这是令处在“冷宫”的书法家们无不喜出望外、热泪盈眶的。

  70年代初,以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平台,毛泽东主席赠送日本外相大平正芳一部怀素《自叙帖》,日文版《人民中国》推出“中国书法”专刊。书法家们激动地奔走相告,书法的春天来了。应该说,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中国命运面临大转折、大发展之前,怀素《自叙帖》作为国礼和《人民中国》的书法专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书法命运沉浮不定中的一个最大亮点。正是因为有了它,书法的薪火不灭与信心不灭,才有了可能。

  二

  新时期到来之初,书法复兴呈现出极好的势头,作为其标志性事件,大约有如下五项可作范例:上海率先创办《书法》、《书法研究》并举办全国群众书法比赛;浙江美院第一次招收书法篆刻研究生,培养高级书法人才;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开幕,书法家们终于有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全国第一届书学研讨会在绍兴召开,理论家队伍形成。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