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打造画派举动折射出的浮躁之风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27:01
  近来,一些地方纷纷提出了打造“画派”的口号,制定了打造“画派”的战略和战术,

  近来,一些地方纷纷提出了打造“画派”的口号,制定了打造“画派”的战略和战术,一些“画派”似乎呼之欲出。这种打造“画派”热情的增长,自然与追求“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相关。如果说经济是硬指标,文化艺术是软实力,在追求“和谐”发展的社会要求下,软硬兼施,软硬并举自然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举措。于是,一边不遗余力地提升GDP指标,争当经济大省、大市,一边力求增强文化软实力,企求成为文化艺术的强省或强市。一向并不被政府关注的艺术圈的事,如“画派”的打造自然就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热衷的话题和文化战略行为。

  重视文化、艺术总比一味地追求经济指标好,就如喊叫建设生态之地、生态之乡、生态之市总比一味追求GDP,而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好一样。行政部门打造“画派”的热情,着实让部分怕冷落了的画家们有了一丝欣喜,甚至有受宠若惊之感。于是,便有了摩拳擦掌,准备“揭竿而起”的冲动。

  然而,“画派”可以打造,能够打造么?中国艺术史上,各个时代的确常有什么“几家”,什么“画派”的称谓,即使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也曾有诸如“海派”、“北京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画派的存在。但是,从古至今,这些“画派”的称谓,并非是这些画派的画家们一开始自己标榜出来的。甚至在他们自己还活在世上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派。“元四家”也好、“明四家”也好,“吴门画派”也好、“长安画派”也好,往往都是后人审视历史之后,梳理与归纳出来的,其代表人物以及内涵与特征甚至几经变更,才逐渐明晰起来,成为大家认同的一个历史称谓。这些画派从来没有事先的预设与先见之明的“打造”。他们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什么派,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在他们的艺术轨迹中,发现了一时一方的一群画家们在艺术的观念、审美的意趣、观照的对象、表现的题材与风格上确有一些趋同性,有别于其他时代、其他群体,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面貌,于是赋予这一时一方的画家们一个画派的称谓。既然叫画派,除了诸多方面的趋同性以外,必然有开宗立派或叫领军的人物,并还有承继者、殿军什么的。而当下,一些地方的画坛景象混杂得让人眼花缭乱,着实看不清整体面目,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更让人分不清鱼目,找不到“趋同性”中的掌门人,还硬要活生生地打造出一个什么派来,这好比硬要把一个杂草园称为玫瑰园或牡丹园一样,让人困惑。更让人不解的是,既然喊出了一个什么派的口号,争当画派盟主的战争就悄然地打响,于是,就会演绎出群雄逐鹿的好戏来,这部戏已与艺术无关,而关涉的是现实的名利了。在现实的名利角逐中,哪有艺术的精神与画派的影子呢。

  当下,有无打造“画派”的可能与必要呢?在农耕文明的时代,空间被划割为无数的小单元,区域性文化艺术可以在不受外来的异质的文化艺术的侵扰下,自然生长、传承,于是乎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态,不同的画派也就悄然地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一方文化和艺术。在我们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下,文化与艺术的区域性特征要守护实属不易了。画家的身份有区域归宿,但在开放的背景下,在艺术风格走向多元、追求个性,在艺术的价值取向上关注普适性人文精神,恰是当今艺术发展的基本走势。多元的共存互动,传承与创新的并举才是一个地方艺术健康发展的表征。尊重艺术规律,为艺术的发展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远比生拉活扯地去打造一个什么画派要明智得多。

  前几年参加一个关于“四川画派”的展览和研讨会,发现把艺术家的籍贯和学缘作为入选的前提,于是,乡土写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画作与“卡通主义”、“顽皮主义”的画作混杂于一体,生硬地冠以“四川画派”之名。当代艺术史上约定俗成的“四川画派”在这里实在是被盗用了。众所周知,“四川画派”是有特定内涵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以四川美院青年油画家为代表的群体,在油画创作上并不局限在艺术技巧与视觉式样的变革上,他们把视角投向自己刚刚经历的“过去”,反审自我,关注现实,以深沉凝重的笔调,对当代生活作历史性的考察,不少作品透溢出感伤、迷茫、叹息、苦涩的情调,一种残害过后的伤痛感彻心透骨,与“文革”创造虚夸、粉饰的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树起了与“文革”伪现实主义针锋相对的乡土写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子。这些作品真挚地表现了这一代人对那一段患难生活酸甜苦辣的复杂感情,充满了对人道主题的关注。可以说直面现实、关注民众和人道关怀是这个时期四川油画家艺术创作的主流倾向,于是在学术界的热情关注中便有了“四川画派”的称呼。今天的四川画坛或四川美院的艺术创作中,在“多元”的名目下,关注现实、文化批判和人道关怀的态度和内在品质,已难觅踪迹了,“四川画派”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历史话题了。就如古时的“西蜀画派”,随着时光的流逝,已被定格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段落上一样。“画派”之名不可盗用,盗用也无意义。#p#分页标题#e#

  今日一些地方掀起的打造“画派”之风,一方面彰显出行政职能部门企求以此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形象的良好初衷,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或许也是习惯追求指标化的行政思维的体现。GDP指标要上去,文化指标也要跟上,于是,就要给力打造什么画派。这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画派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而非打造的,也是打造不出来的。如果说行政部门打造画派的热情还有蕴含着良好的初衷的话,一些画家急于为打造画派摇旗呐喊,就不能不让人觉得是在为自己争抢名利的砝码了。如此,打造画派之风可以休矣!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