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当代中国画双壁卢沉周思聪画展(图文)
卢沉周思聪纪念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钱晓鸣摄
苍穹 卢沉 1998 136x204 水墨设色纸本 钱晓鸣摄
蒋兆和先生像 周思聪 30x69 1962 宣纸水墨设色
王明明、田黎明、陈平……他们都是在哽咽中述说着两位恩师的感人事迹。2010年5月19日,“沉思墨境:卢沉周思聪纪念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院召开。中国美协副主席、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协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副院长李洋等出席。
今年是著名画家卢沉、周思聪夫妇分别75岁、70岁诞辰,但他们69岁、57岁就相继去世。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等主办的“沉思墨境:卢沉周思聪纪念展”将于5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将展出两位杰出艺术家230多张代表作品。卢沉、周思聪两位杰出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更以高尚的情操和一代名师的品行,感动着一代代弟子,为中国艺术界留下了深刻而辉煌的一页。杨晓阳在总结两位的艺术是说道:这两位先生影响非常大。他们对中国美术新时期的发展是有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两位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和贡献有几个问题我在思考。两位先生在一起创作生活了一辈子,两个人最终形成的画风,追求和聚焦点是很不同的。这两个人在中国美术史上两个大的类型也是两个代表。比如说周思聪先生,我感觉她是一个天才,主要是靠自己的真情,真实的感悟。她用自己真实的感觉直接切入,赞美生活、赞美生命。包括她表现苦难是对生命的歌颂。包括最后的这批荷花系列、彝族系列,逐渐的走向平淡,我觉得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过程。在年轻的时候,她深入生活,她对生活有感触,她热爱和赞美生活,到了中年他有了一些沉思,表现的题材逐渐深刻起来。到了晚年她又有所超越,又放下了。这个放下也不容易,这是一种境界。周思聪她是直接切入的类型。而卢沉先生在早年是我们国家整体文艺政策执行的表率之一。我们在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人民翻身作主,表现工人的题材,包括农民的题材,包括劳动模范的写生。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他在中国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方面,更深层次的探索方面我觉得他建树很高。我以为,中国画和西画不同,西画在18世纪之前基本上是形神论,把捕捉形神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中国画一开始形神就为道为教服务。所以道和教我以为,卢沉先生在中年的时候,很快切入这个本质。他越过了表象,他在中国画和中国文化的本质联系上,我们叫做教,西方人叫做哲学,在这个层次研究的比较深。然后他逐渐的形成中国画的学说,中国画本体的结构系统方面也走了很长的路子。我认为这个路子可能对他来说,由于生命的结束没有完成。但是对当下我们中国画的研究和发展,这个路子应该继续走下去。周思聪虽然离开我们的时候年纪还不多60岁,但是我觉得她的人生是非常完美的,她的表现是很真实的,她的成就是很高的。但是卢沉先生的研究,我以为他代表这个时代,代表民族绘画在这个时期是刚刚开始了一个大课题,而这个课题甚至还没有展开,他就先知先觉。总的评价,我觉得周思聪感情的切入也到了艺术的本质。卢沉是通过推理,通过理性,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切入一些本质问题。也拉开了序幕。但是周思聪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学的。我们没有办法体会一个天才,她对自然的灵感。我们只能欣赏她的作品,在研究她的时候更加深入的挖掘、发现。而卢沉的路子,我觉得是一个大道。我们应该深入的研究卢沉,他是可学的,是大学问,甚至是需要永远研究下去的大学问。#p#分页标题#e#
邵大箴是两位先生的老友,他十分动情地说,纪念卢沉、周思聪,要呼唤当代中国画真切平易的画风。
作为两位先生的入室弟子王明明在2009年主持了周思聪的个展,他特别强调要学习两位恩师的人格榜样,认为两人的艺术人生境界已臻化境,展览题目叫“沉思化境”更合乎他们。田黎明则为这个展览筹备了三年多,三年来随着他工作从中央美院到国家画院、中国国艺术研究院的不断变动,这个展览也就一直跟到了新单位,并得到了了每个单位主要领导乃至文化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 上一篇: 投资钱币要把规避风险放首位
- 下一篇: 休谈书画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