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金融危机时期话收藏 不要相信皇帝的新衣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59:19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中国文物的精品在涨价,和经济危机是两回事。一家拍卖公司款字头的有37件,占18.6%。

  左起赵榆、宋滌、王鸿勋、许化迟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搜狐文化客厅。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了几位艺术界的专家来给我们就“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国艺术市场的影响”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

  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艺术品市场资深专家赵榆先生

  著名画家、鉴赏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滌先生

  著名画家、原荣宝拍卖总经理、艺术品市场资深专家王鸿勋先生

  著名画家、鉴赏家、和平艺苑董事长许化迟先生

  08年的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有很大的破坏性。

  不光是经济上衰退,对艺术品的市场也有影响。金融危机对各位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赵榆:没有影响。

  宋滌:除了许先生以外我们都退休了,享受国家优厚的退休金,所以没有影响。

  主持人: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它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有哪些影响?各位分别来谈一谈这个话题好吗?

  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08年的春季已经出现了危机

  赵榆:这个问题是一个大话题。对我们中国来说,文化产业是一个大产业、大市场,又分艺术、艺术品。艺术品这一块又分画廊、拍卖、文物商店、古玩市场。艺术品拍卖又是艺术品的其中一块。艺术品拍卖的大小做过一些统计,艺术品拍卖只占总拍卖的7%,又是一个小市场。大家一谈艺术品,往往想到艺术品拍卖。在这一点上,我们媒体有很大的功劳。也可以说,媒体给它宣扬得过分了。使得人们一讲艺术品拍卖,好象就把艺术品市场涵盖了,甚至在文化产业中好象都做着领头。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过去古玩行当是一个小的行当,小到什么状况?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他三年找不到东西就能够维持生活,找到一件东西卖了,又能吃喝三年。艺术品这个行当,古玩这个行当就是这样一个小行当。文物拍卖、艺术品拍卖是一个小众的行当,它绝不是一个大市场,可是这几年宣传得过了,这么一个小行当,跟国际金融危机,要说没有关系,人们一说都是有关系。实际上我觉得搭不上当,两个的情况不一样。他俩在一起出现,实际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08年的春季已经出现了危机,真正的表现是在秋季10月份的拍卖,大众才看到的。实际上这里面的明眼人在2008年初已经预感到2008年秋季拍卖会的箫条。因为没有东西可拍。真正的文物的精品、艺术品的精品征集不到,就像旧社会人们说的,古玩行当三年到不到好东西,卖出去了吃三年。十月份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大众都觉得是跟国际金融危机联系起来,影响这么大。实际不是这么一个状况。在春季征集秋季拍卖的时候,已经征集不到高端、高价位的文物精品、艺术精品,秋天肯定拍得不好。

  享受奢华艺术品的人,是个极小众的团体

  现在的状况,我觉得文物的精品、艺术品的精品,价位不是在贬值,不像国际金融危机、房地产降价了、汽车降价了,而文物的精品还在涨价。今年秋季超过千万的一共有四件,保利占两件,这两件都是清朝的瓷器,他们的标价都是四五百万,卖到了一千一百多万。你能说它降价了吗?能说它是因为经济危机使得它贬值了吗?不是。中国文物是一个不再生的,文化含量、技术含量、艺术含量都非常高。这一次匡时卖了八大山人的《柏鹿图》,1995年烟台文物商店拿到上海去拍,给它定80万,这次拍了1600多万。你能说它降价了吗?中国文物的精品在涨价,和经济危机是两回事。享受奢华艺术品的人,是极少数的团体,这个小数的团体,你们几位都很清楚。这个团体的底蕴首先是文化。他们有很深的文化,才去买文化的物品。他们买了文物是一个享受,买了就不拿出去卖了。中国大陆有拍卖以来,几大拍卖行做了几个精品,瀚海五周年、嘉德五周年,这些精品图录里面收录的东西不再回到市场,或者很少回到市场。经过十五六年的收集,都把这些东西聚集到到了有文化底蕴的财主家里了,企业家也罢,收藏家也罢,他们都是有文化底蕴的又有经济实力的人,把东西收到之后不拿出来。#p#分页标题#e#

  拍卖是一门科学,比博物馆要求得更高更严

  主持人:在市场上出现的会越来越少?

  赵榆:对。精品越来越少。这个市场是一个内部调节的循环市场。现在我们一共十几年,还没有到循环期。你总要等待那些收藏家不愿意玩了,或者他们的子孙再拿出来又进入市场。这时候市场又活跃一阵。有了这么一个事情。这次金融危机也好,艺术品市场总的成交额下滑也好,倒给人们提一个醒,不要盲目的搞艺术品拍卖公司。

  我在十几年前就写了一些文章提醒大家,拍卖公司不懂行千万不要去搞,特别是文物拍卖和艺术品拍卖,你以为那是个空手套白狼,实际是很大的投资。首先人员投资,你的人员没有文化底蕴,许先生要是开拍卖公司那没有问题,他有文化底蕴,有鉴别能力。现在很多种小拍卖公司都缺乏这种能力。特别是2008年的秋季拍卖会呈现出来的,连我们大的拍卖公司在鉴定上,在估价上,他们的欠缺。几大拍卖公司的古代书画图物,有几家都拍得非常不好,甚至成交20%、40%。那个图录要许先生看,一看这场拍卖会肯定成交不了。一家拍卖公司款字头的有37件,占18.6%。20%自己都认为它是假货。我们这个产业经过这一次振动,大家静下心来去学习我们古代的文化,学习文化的鉴定技术,这是一门科学。比博物馆要求得更高更严。

  宋滌:拍卖图录,比如说这一幅画写的是赵榆,他就是拍卖行确定这张画是真迹,是赵榆先生画的。如果是赵榆款,拍卖行也含糊,这究竟准确不准确。他自己都认为是假的,拿不准,你说收藏家哪里有信心?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