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明末清初徽州的书画市场(上)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48:44
究其原因,除了徽州的地域因素外,亦与当时整个社会的鉴藏风气有关。

  南宋 李唐 江山小景卷 49.7cm×18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一首诗道出了徽州无限的神秘。徽州自古人文荟萃,商业繁盛。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之《商贾纪》中说:“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机利……休歙尤夥,故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可见徽州有着善于经商的传统。

  资产雄厚的徽人在行商之余,热衷于古玩书画的收藏。他们认为“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所以“独有徽人偏笃爱,重金无吝购娱珍”。尤其是明末歙县的“书籍字画、金玉古玩,储藏最富”。当地的徽人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读书并作诗画,还与社会上的贤豪名流相往来,积极搜求古今法书名画,由此引发了徽州艺术品市场的兴盛。这时期的徽州人“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导致丰富的艺术珍品积聚徽州,使其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收藏地,亦带动了周边地区古玩市场的发展。

  那么,明末清初徽州的书画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南宋 李唐 江山小景卷 (局部)

  鉴藏风气和市场参与群体

  徽州的书画市场甚为活跃,当地人们的收藏亦相当可观,“宋元明清近千余岁,陵谷变迁,未受兵革,书籍、碑版、金石、书画之藏庋,至明弘嘉,搜罗宏富,家弦户诵,虽吴越文物之盛,无以逾之”。古玩艺术品的收藏竟达到“无以逾之”,可见其参与艺术市场群体的庞大。究其原因,除了徽州的地域因素外,亦与当时整个社会的鉴藏风气有关。沈德符在描述明中期社会收藏之风时就说:“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比来则徽人为政,以临邛程、卓之赀,高谈宣和博古,图书画谱,钟家兄弟之伪书,米海岳之假帖,渑水燕谈之唐琴,往往珍为异宝。”

  这种风气自然影响到徽州。如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橐相酬,真赝不可复辨,以至沈、唐之画,上等荆关;文祝之书,进参苏米。其敝不知何极。”语话中虽讥嘲徽人鉴赏水平不高,对书画古玩盲目收藏,致使真赝不分。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毕竟跟当时炽热的收藏风气密不可分的。

  相关链接:明末清初徽州的书画市场(下)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