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东: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步入新常态——2015秋拍当代艺术行情
国内艺术品市场从2003年到2011年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但在2012年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艺术品市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让很多投资者在资金投资流向的分配上变得更为谨慎,也对他们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信心带来消极影响。同时,更不利的是宏观经济的调整给艺术品市场中手持货源的卖家在心理上产生很不乐观的预期。如果把艺术品市场当作是一个投资市场看待的话,它与其它类型的投资市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属于资源稀缺型市场,它极度依赖高品质作品的有效供给。所以,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以卖方为主导。艺术品市场行情的调整主要是市场中高品质的有效供给在减少,需求方又表现的比较谨慎,所以正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种微妙的心理博弈和不同的判断导致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目前处于调整期。这个调整期势将会维持一段时间,并不会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会很快结束,因为经过市场这一轮调整,藏家的需求在改变,藏家的群体也在改变,藏家的收藏趣味也在改变,在经过市场前一轮的涨跌中,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价值也得到市场充分的检验,哪些艺术家的作品真的具有价值,哪些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是此前被高估的,市场其实都已经都给出了答案。在此市场较为明显的波动过程中,既有很多艺术家作品价值被藏家重新梳理和认识,也有很多之前被市场甚至是美术史所遮蔽的艺术家通过市场的方式被重新挖掘出来。藏家对于艺术品投资及收藏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的理性,更能够遵循价值规律来做出投资或者收藏的判断,眼下看,尽管油画和当代艺术会处于调整期。但长期看,价值经过重新梳理和判断后的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长期走势其实是被看好的。
香港市场的“去中国化”?
香港市场一直是观察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行情的“风向标”。近两年,每年度的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集结了亚洲区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画廊,并且也在逐步增加内地画廊的入选比例。在拍卖市场,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公司先后开设了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乃至夜场拍卖,对于亚洲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体推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2004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家就是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占据份额最大的群体,同时例如张晓刚、曾梵志、蔡国强、岳敏君、方力钧等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香港引发了全球藏家关注的目光,这些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价格记录也基本都是在香港市场创出的。2012年之后,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调整也使得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有明显的下行趋势。而最近几年,苏富比和佳士得在亚洲当代艺术市场上开始将拍卖征集的重心调整到对于印尼、新加坡、日本和韩国艺术家的作品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以往能够占据60%左右份额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目前的份额下降到30%。这两家拍卖公司在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减少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上拍数量的做法被某些媒体解读成香港市场的“去中国化”。但并不应该这样去看这个问题。亚洲当代艺术生态本就非常多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非常特色鲜明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这与各个国家和地区自身的艺术传统和在20世纪以来受西方艺术潮流影响都有密切关系。而亚洲当代艺术原来是个市场概念,所谓的“去中国化”其实略微有狭义的民族主义的意味。苏富比和佳士得在最初设置“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就很有前瞻性的使用了“AISA”这个地理概念,因为亚洲足够大,所以即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品市场行情出现调整,但还会有其它国家的市场作补充。例如今年秋季拍卖佳士得就推出了新加坡艺术专场,该专场的成交额达到3679万港元。经过最近10年的发展,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内部也正在发生转向,内部也在重新审视何谓亚洲当代艺术。所以,在数量上的减少只能说是拍卖公司根据当下市场状况在经营上做出的调整策略。其实,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否能再次涌现出一批非常有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家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的问题。至于中国当代艺术何时能够再次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艺术界关注的焦点,这需要时间给出答案。目前看,这部分市场很明显出现分化,已经建立起市场地位的艺术家例如张晓刚、曾梵志这些一线艺术家作品行情较为稳定,他们的精品在市场中仍有很强的需求,但如果是这些艺术家品质一般且价格略高于买家心里能够承受价位的作品就并不容易成交。例如在佳士得的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方力钧、岳敏君、赵无极、朱德群也均有作品流拍。目前,新一波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谁能引领市场并不明朗,市场也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酝酿出新的有价值的收藏名单。例如在70后的艺术家中贾蔼力和刘韡的作品目前较受藏家的欢迎。在佳士得本次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专场上,贾蔼力作品《弃之荒野》以772万港元成交,刘韡的作品《天安门》以664万港元成交。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的当代艺术专场中刘韡的作品《紫气》以272万元成交,其作品《浪》以143.75万元成交。#p#分页标题#e#
香港风向标意义减弱
从数据上看,香港苏富比的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的成绩还不错,该专场上拍了98件拍品,成交率85.71%,成交额5.95亿港元,有16件拍品的成交价格超过了1000万港元。最高价是日本当代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1960年的作品《NO.RED 8》,成交价格高达5452万港元,吴冠中1973年的创作《小桃红》以4444万港元的高价成交。此外,还有引起话题的曾梵志与著名企业家马云合作的作品《桃花源》以4220万港元的价格被内地藏家购得。张晓刚1993年创作的《天安门3号》以2192万港元成交、刘炜1994年创作的《游泳》以1568万港元成交,曾梵志2009年作的《无题10-1-2》以1448万港元成交,赵无极、朱德群、刘野的作品也都在千万港元以上。在20世纪部分,陈澄波1928年创作的《西湖泛舟》以1208万港元成交。日韩及东南亚艺术家白发一雄1961年的作品《T53》以1148万港元成交,奈良美智的作品《In The Darkland》以1208万港元成交,印尼艺术家勒迈耶作品《荷花池》以1328万港元成交。苏富比的现代亚洲艺术专场成交额4518.25万港元,但成交率只有66.96%,当代亚洲艺术专场的成交额是8848.95万港元,当场拍卖最高价是日本艺术家白发一雄1974年创作的《达陀之火》以692万港元成交,前4位的高价白发一雄和奈良美智各占2席,中国当代艺术家丁乙作品《十示95》以272万港元成交。
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专场的成交额达5.07亿港元,上拍73件,成交率86.3%。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常玉的作品《黄桌上的菊花》,成交价格4604万港元,赵无极1951-1952年的《无题》(大教堂)以4156万港元成交。14件拍品的成交价格超过1000万港元。其中常玉1件、赵无极4件、白发一雄1件、奈良美之智2件、村上隆1件、吴冠中2件、朱德群1件、东南亚艺术家李曼峰和鲁道夫·邦尼各1件。从这份高价名单来看,基本不见以往引领高端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身影。东南亚、日本和韩国艺术家的作品行情升温明显。所以,香港此前作为观察油画和当代艺术行情风向标的意义在减弱,但仍是观察二十世纪油画艺术家作品行情风向的重要市场。
中国当代水墨中规中矩
苏富比和佳士得最近两年都推出了当代水墨拍卖专场,主要是看中当代水墨的市场前景。但从秋季拍卖的结果来看,当代水墨行情并不如预期中火爆。佳士得秋拍当代水墨专场的成交额2302.75万港元,有7件作品成交额超过了100万港元,成交价格最高的是秦风的作品《四季图》以280万港元成交,其它高价被刘国松、李小可、刘丹、贾又福占据。苏富比的当代水墨艺术专场的成交额达3106.87万港元,有7件拍品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港元,刘国松、刘丹、李华弋、曾小俊、朱伟作品继续受到藏家追捧,其中刘国松的作品1969年创作的《寒山平远》以608万港元成交。
北京保利此次秋季拍卖一共设置了三个当代水墨专场,其中当代水墨专场一的成交额是6524.3万元,成交价最高的是崔如琢作品《秋水一抹碧》成交价2875万元,其它刘国松、贾又福、沈鹏、李小可、何家英作品均以过百万元以上的价格成交。当代水墨专场二的成交额是3068.2万元,水墨专场的成交额是3491.4万元,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吴冠中的作品《群虎图》,成交价690万元。
从这三家拍卖公司的成交结果看,当代水墨市场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惊喜,高价仍旧集中在名家的作品上。
学术价值支撑价格
各家拍卖公司近年来也对于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板块尤其是二十世纪老油画非常注重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品学术价值的挖掘。主打“学术牌”,其实就是从美术史的角度去寻找那些被艺术史忽略的艺术家。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原因,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都被历史遮蔽了,他们的艺术被人遗忘了,他们创作的价值并没有被我们真正认识,但是恰恰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挖掘出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把他们作品的价值通过价格的方式变现出来。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和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嘉德在今年香港拍卖会时就推出了二十世纪重要艺术家王济远作品拍卖专场。王济远在西画精研基础之上,融入中国传统水墨“诗书画为一体”的风格,形成一种中西不分的画品。该专场40 件全部成交。而在本次秋拍中,嘉德推出“沙耆比利时时期艺术专场”, 以艺术家个案的形式 , 深度再现沙耆作品的风采。这个专场共收录了沙耆在比利时十年期间的油画、水彩画近 40 件,其中以“人物肖像”题材和“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两大题材为主,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沙耆早期艺术面貌。沙耆在比利时期间处于其艺术创作早期,创作了一批具有中西风格交融的画作。他油画笔下的传统题材作品秉持国画的画法,同时不失西方油画艺术的深厚功底,其作品色彩浓郁,笔触厚重。这种画风为他在比利时赢得了荣誉。该专场34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额1018.67万元。3件作品成交额超过百万元,成交价格最高的是1945年创作的《比利时女肖像》以155.25万元成交,1940年创作的《宫灯》以115万元成交。1940年创作的《端坐仕女》以115万元成交。#p#分页标题#e#
北京匡时秋拍推出了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张光宇作品专场。这批收藏来自于张光宇的家属。张光宇早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画月份牌年画。后与他人创办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杂志。张光宇长于政治时事和社会讽刺画。他的装饰画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美术中的优秀成分,形成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时代感风格。最被人熟知作品就是动画片《大闹天宫》。该专场上拍了16件张光宇的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889.53万元,张光宇1955年创作的《神笔马良》以112.7万元成交。
嘉德在此次秋拍首次推出现当代艺术夜场,该专场上拍26件,成交额达到1.27亿元。这是嘉德首次尝试开设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是石冲1995年的代表性创作《欣慰中的年轻人》,这件作品以3795万元高价成交,赵半狄的作品《涂口红的女孩》以1380万元成交,刘小东的作品《大雨》(纽约)以1150万元成交。何多苓的作品《白衣彝女》以713万元成交。嘉德此次秋拍还设置了“85新潮美术三十年纪念专场”,专场上拍的13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达2988.85万元,丁方的作品《悼歌》以1150万元高价成交,耿建翌1985年作、1992年作的《1985年夏季的清洗》和《大合影》以667万元成交。两个专场总成交1.57亿。
在整体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取得如此佳绩,嘉德油画部主管李艳锋认为从夜场的成交来看,超过60%的作品在估价范围内成交,超过20%的拍品以超出最高端估价的价格成交。他表示嘉德将继续坚持以艺术史梳理、细分为思路,为藏家呈现具有学术特色的精彩拍卖。
通过以上对于本季秋拍行情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品的价格最终还是要根植于价值。
- 上一篇: 鲁虹:渐行渐远的90年代
- 下一篇: 周文翰:纵观百年来的佛教艺术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