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农民画 能否守住“纯真”?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40:23
图一 《牛年好收成》  农民画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画种,分布在全国的广大农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农民画以地域文化为土壤,以民族民间


图一 《牛年好收成》

  农民画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画种,分布在全国的广大农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农民画以地域文化为土壤,以民族民间风情为内容,以民众生活表现为对象,以民间阶层的审美追求为取向,将原始观念与现代意识溶汇,既有庶民风格的绘画样式,也有现代绘画的某些元素。在艺术流派不断推陈出新,艺术样式日趋活跃的当今,中国农民画以它清新的乡土气息,稚拙的情趣,独树一帜,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图二:《铜墙铁壁》

  “农民画不是自生自灭的自发性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政府文化机构组织扶持起来的,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群众艺术”(郎绍君)。中国农民画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一般认为,农民画曾有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1958年,为配合“大跃进”等生产运动新式,全国的农村都兴起了绘画热,“诗画满墙”是当时农村的一大景观,农民画便以农村壁画的面目出现,尽管内容虚幻、浮夸,但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画在全国范围的发展,为新时期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农民画家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在艺术创作中被动、盲从的特征在此期间也体现的十分明显(图一)。第二次高潮是“文革”期间,以陕西户县农民画为标志,受政治的影响,时代烙印更为明显,是美术界的“样板戏”工程(图二)。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农民画开始向民间艺术的本体回归,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稚拙质朴,以其特有的魅力,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图三)。


图三 《过年》

  第三次高潮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两次,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是“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广大农民思想解放,有主动表达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加大扶持的力度,截止1988年,全国有51个在农民画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地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农民画乡”。

  从农民画的兴起、发展,不难看出农民画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前两次高潮。作者多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农民,他们有朴素的政治热情和阶级感情、有原始的审美素质与创作心态,没有思想包袱,不为经济所累,因此他们的作品发自内心,有一种原始的气息和原生的力量感。《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农民画卷》主编左汉中先生认为:这批作品达到了中国农民画发展历程中难以逾越的高度。

  从上世纪末开始,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农民画由振奋期转向艰难期,由发展期转向困惑期,创作一度走向沉寂,走向边缘。

  称谓的歧义

  关于“农民画”的称谓,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农民画”顾名思义,是农民画的画,那么工人画的画难道应该叫“工人画”?战士画的画叫“战士画”?不过,有些画就是这么叫的,比如“儿童画”;再比如舟山的“渔民画”。学术界认为“现代民间绘画”一词更为准确的争论,构成了“农民画”在称谓上的主要争议,而事实上,各地也曾有过多次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的农民画展览。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部在1988年曾命名一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这个名称似乎也含有官方的认可。除此而外,学术界还有一个提法叫“新农民画”,以区别于之前深受政治影响的“旧”农民画。#p#分页标题#e#

  中国美协组联部主任马新林认为:叫“农民画”指向明确,和其它画种不易混淆,且简单上口,易于理解,农民兄弟有亲切感。汉语中的许多名词都是约定俗成的,农民画这个名称从兴起至今,一直在延续使用,已经是约定俗成了,因此没有必要更改,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名不正言不顺,称谓问题的分歧,对农民画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它涉及到了作者的身份、创作形式、作品特色等多方面的因素。“名可名,非常名”,其实名称只是个代号,目的是能让受众知道指代,但一个画种出现两个以上的名称,肯定是要发生混乱的。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