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情境:关于曾庆国的绘画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6:03:35
曾庆国作品  也许,生长于偏远的西南雾都之城重庆,深居于川美象牙塔内的教师生活,性情于骨子里的沉稳内敛,驱使他更多独处思考,关照

曾庆国作品

  也许,生长于偏远的西南雾都之城重庆,深居于川美象牙塔内的教师生活,性情于骨子里的沉稳内敛,驱使他更多独处思考,关照事物,处于一种“出世哲学”的存在方式中。这形成了他与同代人对事物的不同的敏感与热情,进而反映在他独特的个人艺术气质上。

  没有象同时代其他艺术家那样幸运地从小就有优越的学习绘画环境,曾庆国对绘画的热爱,是从考入中等师范(中专)刚刚接触绘画时开始的,所以,他学习绘画,比许多同龄人要晚很多。但却因为喜欢,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执着,后来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直读研究生,直至毕业留校任教,真正走上了自己喜欢的这条艺术之路。

  看曾庆国的绘画,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一种“情境”的特征。当然,提到“情境”一词,我们自然会想起唐朝诗人王昌龄曾将诗歌境界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到了宋代,诗人们将三境归一,统称为意境。我在此提到的“情境”,强调绘画是源于艺术家境由心造,融情于物。艺术家以微观的视角,观察宇宙万象,创造出一个个灵动的内在世界。这是心境、物境和事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绘画风格的形成,可以说开始于本科毕业创作方向的选择之时。当时他选择了以“室内题材”研究为主。室内题材,众所周知,由于其自身表现所具有的局限性,在中西方绘画传统中,多与人物或静物(如花卉)相结合,这使它大多作为衬托画面主角(人物或静物)的背景。在曾庆国的绘画中,他选择了室内题材,但却抛弃了传统绘画中所描绘的那些做为主角的“赏心悦目”的常规物象,这就决定了他的绘画必须“另辟蹊径”与“独立创新”。他曾提到:“研究生的前半段时间,主要是在小幅画作中不断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表现语言,最终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油画语言表现的方式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试图建立有别于其他油画作品和艺术家的书写方式。”

  在2004年的作品,如《众生》系列和《寂》系列中,我们仍依稀可辨一些“室内”迹象,如桌、椅、床等。但这儿的空间与氛围却令人似曾相识而又陌生。这儿没有风的影子,没有人的足迹,没有亮丽的阳光,一切皆如来自天国般的神秘静寂。柔和的光辉中,所有物象自得其所、与世无争、安乐祥和地存在着。这儿似乎充满着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与爱戴,生命情感的光辉凝聚幻化在这些物象中:花儿静静幸福地生长开放,小飞虫悠闲徜徉而亲密无间……。在这两个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正在由“室内题材”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情境”的世界。“2004年作品中的家庭空间及室内元素的运用只是创造的一个切入点,以后的变化则是一个自然的行为,具象的元素似乎与内心的追求存在着一种冲突与不自然。”(曾庆国语)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