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为什么要“绘画”?——陈皖山艺术之路的永恒追问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47:36
在大学本科的五年期间,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北冰洋海水变暖,冰层融化,引发相关国家对于北冰洋地区主权归属与资源的争夺,北冰洋的升温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陈皖山作品

        相关链接: 不合时宜——陈皖山画展

  陈皖山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雕塑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九十年代初赴美留学并定居为自由职业艺术家,2007年返国。陈皖山的作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锋芒毕露,借助学院式的扎实功底得以在绘画与雕塑间游刃有余;而他在建筑设计上也颇有造诣,回国后在风景如画的北京郊区设计建造出一栋属于他自己的乡间别墅。

  在生活体验上陈皖山也是“双栖”的。用他自己的话讲,近二十年的海外游历让他由体制内画家变成了自由艺术家,由中国人变成了世界人。因此他的创作题材涉及到了宽广的领域,其创作风格也体现出更为深刻、复杂的内涵,需要不止三两句话才有可能说清楚的。

  认识陈皖山的人都知道,早在八十年代初,还在中国美院二年级上学的陈皖山就因为发表于《富春江画报》的几套连环画而引人注目。在大学本科的五年期间,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在欢送南极探险队出征的大会上,陈皖山创作的浮雕《硕果》紧邻在邓小平的题字匾额旁,后来这个作品被永久陈列于南极长城站。他的另一件雕塑作品《秋收起义》让众人难以忘怀。虽然这件作品令人遗憾地被当时的审查机构筛除而未能参选,但却给有幸观看到的许多艺术家同行以深刻印象。“85新潮”从理论上开始了中国艺术现代化的进程,陈皖山当时的毕业创作《水上春秋》再次显示出独立思考的个性。与同班同学的现代风格作品如《蛋》《老子》《棒球运动员》《软雕塑》和《蜘蛛人》等作品相比较,《水上春秋》明显地转向古典风格。他认为艺术的原创永远是艺术创作的第一要素。

  陈皖山毕业后受聘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美院)特种工艺系雕塑教师,这在当时(乃至现在)也是绝无仅有的,证明了社会对艺术家的肯定。在北京工作的七年中,他创作了很多公共雕塑,但更多的是私下对艺术的探索。1989年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作品风格前卫,融合了当时的写实风格和抽象表现技法的特质。一部分抽象水墨作品也和当时的地下前卫画展(如在外交公寓举办的画展)风格相呼应。就在这一年,社会的动荡结束了思想界的超级活跃期,也结束了陈皖山在中国的艺术活动。此后的旅美生涯给陈皖山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学习机会。像大多数洋插队的艺术家一样,他经历过漫长的迷茫和失落,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洗脑与潜移默化使得陈皖山一度丧失了原创能力。

  从北美大陆回首眺望彼岸的中国本土,当代艺术欣欣向荣,日益走向国际,这促使他反思,更为冷静客观地观察西方艺术的本来面目。他终于走出麻木状态,回国设立了工作室,潜心作画。近二十年的禅伏期使得陈皖山的再次出山具有强大的爆发力,西方形式主义的东西在陈皖山的画面里变成了一支活跃剂,与艺术家的想法相得益彰。其作品以明快、现代的色彩,干脆利落的线条外形和多层次的画面组合成为了标志性的特征,技法采用成熟的抽象表现主义技法,色彩大面积泼洒,层层叠叠,形与形共生。画家把“文革”时代的旧报纸拼贴在画布上,作为画底和背景的一部分,成为画面形象的最好的注解。上下不同层次的视觉交错作用于观者,让人看画的同时也在读画。旧报纸上的新闻内容与每个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形成了互动的情感历程。无论是作为加害者还是受害者,对那不平凡的年代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在陈皖山的创作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p#分页标题#e#

  毛泽东形象是陈皖山画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画家看来,毛的形象不仅是一个人的形象,在极大程度上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个时代的形象,是一种文化特征的符号;而陈皖山在不同时期所画的毛的形象也恰恰印证了艺术家本人对于历史与当下现实的认识与评价。1983年创作的雕塑《秋收起义》曾给同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雕塑家超前使用了类似当代艺术中的装置、现成品等艺术语言,作品的构思、构图显示出艺术家开始了对一个老题材的新方向。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塑造得不同于传统模式。艺术家追求一种明显的记录照片的印象,放弃了死板的写实手法,更加注重光影视觉以及印象,浮雕和圆雕手法混合使用,以取得视觉上的真实。这种真实感不同于传统的写实,它是一种远久的记录照片的真实感——聚焦不清,黑白调子缺少中间层次——画面的“不完美”恰恰保持了特定环境真实记录的唯一性。艺术家这种对真实的追求得到了回报,引起了很多艺术家和观众的共鸣。这一毛泽东形象明显地区别于早期 “红、光、亮”的概念化创作,也与后来那些对于毛泽东形象的不严肃的、玩世不恭的反讽娱乐化处理有着明显的分野。

  近几十年来乾旋坤转,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反复巨变,在通往世界强国的道路上,不确定的未来展望和张力存在于国与国,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面对此情此景,陈皖山依然钟情于用毛泽东的形象来描述在当今世界格局里进行大国博弈的中国风采。在他的那幅鸿篇巨制《诗情毛泽东》(300cm x 600cm,2008-09年)里,喜爱游泳的毛泽东刚刚在北冰洋里游完泳,坐在浮冰上的一个藤椅中休息,闲情欣赏着北冰洋的景色,画面背景的天空盘旋着直升机,水中游弋着核潜艇。画中人物的具体写实与画面整体情境的荒诞不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促使观画者不由得停下脚步,站在巨大的画幅面前陷入思考。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北冰洋海水变暖,冰层融化,引发相关国家对于北冰洋地区主权归属与资源的争夺,北冰洋的升温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艺术家,陈皖山的毛泽东题材触碰到了世人的敏感神经,反映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以来的深层愿望和民族骄傲,也不可避免地投射出包括画家本人在内的许多人们的某种心理迷茫,反映出艺术家对未来的求知冲动和探索愿望。人们有理由期待,画家已从事二十几年的毛泽东题材创作还会产生出更具时代光芒的佳作。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