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谈杨臣彬的国画艺术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41:12
  赵孟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文人画强调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互为映衬补充,从而赋予了绘画更多的表达空间。于是乎,自宋元以降,文人画逐步成为绘画主流,影响了中国美术史近千年。直至今日,它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当我们记住了享有盛名的“新文人画家”,请不要忽视一批默默耕耘、奉献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家。他们虽无画名,却也是书诗画印俱佳。杨臣彬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臣彬先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鉴赏家,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但是罕有人知悉他的其他身份: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协会员。原来先生不但是个鉴赏大家,于书画印也是卓有成就的。作为先生的小友,笔者也是不久前得知先生是丹青高手。翻开《杨臣彬书画集》,笔者甚为动容,尤其是看了先生的国画时,似有一股清风袭来,阵阵凉意,好不痛快。所谓“烟云能供养,书画可清心”,先生于紫禁城内浸润古书画多年,博闻强识,眼界开拓,学养过人,终成大家。

  (一)

  徐邦达先生经常提醒:从事古书画研究、鉴定,有必要亲自动手写写画画,有目的地临习古代大家的作品,方能深入体会其艺理要妙,有助于对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定。作为徐邦达的入室弟子,杨臣彬遵师训,在鉴赏大量故宫珍藏的古书画时,也有意识地进行临习。也许是天赋所致,他有着过人的临摹能力,尤其是在书法方面的临习甚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笔者看了先生摹写的《蜀素帖》和《兰亭序》后赞叹不已。先生的摹本不但形似,神采亦为相近,似乎先生在为米芾和王羲之代笔一般。先生治印亦是了得,这也难怪,毕竟对古书画鉴定而言,除了书画家个人的笔墨风格鉴别外,题款和印章也是最重要的鉴定标准。书画家对印章是极为讲究的,尤其是历代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师们更是讲究,在各种风格印章的熏陶下,先生的眼界比常人高出不少,他所刻之印极为高古,且印风多变,不拘于成规。印章和题款的重要性,使先生花费了很多功夫于书法和治印上,所以先生的书名和治印也是为外界熟知的。

  杨先生作画这是出乎常人意料的,但笔者细细想来却也是在常理中,毕竟先生是个极为勤奋的人,且精力充沛。个人的笔墨风格在书画鉴定是很重要的,这是鉴别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言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看十遍不若写一遍。为了加深对画家的笔墨风格的体会和记忆,杨臣彬先生认真临习画家经典作品,再加上兴趣使然,久而久之,他也就成为了画家。不过先生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便是直接从真迹入手,这比起那些临习印刷版本的画家而言,先生显然是技高一筹,因此先生的国画作品在笔墨上总是胜人一筹。当我们明白了笔墨风格在鉴定中的作用时,回过头来看张大千、吴湖帆、启功和徐邦达,便一目了然他们为何集鉴定和书画成就于一身,且其艺术造诣远远超出职业名画家。因此,对杨先生的国画,笔者有理由高看一格,且抱有厚望。

  (二)

  杨先生的绘画以山水为主,这恐怕与山水画在古代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故宫里存有古代大师大量的山水画,先生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此其一;其二,笔者猜想与先生的审美意趣有关系,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先生对山水有着天然的爱好,这与古代文人向往山林,乃至隐迹于山林修身、养性、治学息息相关。先生的工作便是与之为伍,学习它、研究它,最后才是辨真伪。其实这种学习、研究的过程恰恰是神交古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对山林的偏好,我想也会对先生产生影响,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先生对山林自然是偏爱的。

  赵孟頫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杨臣彬先生自然是领悟了赵孟頫的意思,从他所画山水画看,有对宋元大家的原作的意临,有以大师笔意写山水,有唐宋诗意图,亦有师造化后的创作。先生对传统有着很深的研究和理解,所作之画理所当然地充满古意,这种古意是在喧嚣的尘世中的一缕清风,让人能够“在墨海中立定精神”。他的山水画不但能在鉴余遣兴,实现圣人讲的修身养性之道,还能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一股清风,真正践行山水精神。#p#分页标题#e#

  那么,杨先生所践行的山水精神是什么呢?从《停琴观瀑图》、《幽谷云峰图》、《泉声松色图》、《匡庐飞瀑图》等作品看,先生都是用了很多的笔墨勾勒出山之雄伟,树木之华滋,及流水之湍急等,然后在隐约处有零星的人物活动,或是观瀑,或是听泉,或是谒友等。这种画面其实是在表达两层含义:其一,人在大自然(造化)面前是弱小的;其二,高士是超脱淡然的,这种超脱是以他们的渺小比较于山水之雄浑而实现的。这两层含义正是杨先生理解的山水精神。这种对造化的崇敬与略显惶恐的心态,正是人类几千年乃至是上万年能和大自然和平共处,并最终得以在繁衍中发展,才有人类今天的文明。我们再看看今天的地球,人类在掠夺自然、毁坏自然,这正是基于“人在自然面前是不可战胜”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看来,今天面临的种种环境困扰,是指导思想出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对山水精神的理解是一点也不过时,甚至是具有超前性。

  (三)

  杨臣彬先生的国画除了山水画外,还有些许的花鸟画。他的花鸟画清新妍丽,笔墨灵动,神采照人,主要受恽寿平的没骨画影响。笔者不敢在先生面前谈传统,谈笔墨,谈风格,恐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既然应约写篇文章,笔者只好择其一二谈谈观后感。

  从杨先生所作《秋海棠图》、《荷塘清趣图》、《樱桃图》等看,他都是在画面题款中明确地点出对恽南田的崇敬之情。有的是以南田笔意写生,有的是以南田诗意作图,有的是意写南田之没骨画。先生所作之花鸟画充满着浓郁的南田笔意,由此可见先生传移摹写能力之强。当然有别于他人临习南田没骨画之处,先生是以其笔意,取其神采,方可绍于南田。他是国内研究恽南田的专家,著有《恽寿平精品集》、《明清绘画大师研究——恽寿平》等文集,堪称是南田的“隔世知交”。其实,恽寿平只不过是杨先生研究的众多大师之一罢了,可见先生的功力何其深。

  笔者以为,在今天这个各种流派充斥中国画坛的时代,在这个革新与融汇并存的年代,杨臣彬先生的国画其实是值得当今中国画坛思考的。他在鉴余之时,以书画遣兴,以丹青为器,雕出了如此精彩之文心,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