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收藏:人民币升值的背后
面值3元的人民币升至7000元
看过《货币战争》一书的人们定会对自己所处的金融世界颇有感触,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金融建构了社会的框架,我们正是这个框架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在这里做的并不是推销书籍的行当,也不奢求能从作者的版税中得到些许好处,金融这个高深莫测的名词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自然也包括其中,但我们却能从它的象征物——货币看出端倪,一方面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用尽各种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来扩大自己的出口从而拉动消费,一方面是我国反复强调要不屈服外界压力坚决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普通大众来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加,应该是个好事,但对于东南沿海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人民币的升值无疑是雪上加霜,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和原材料的上涨使他们在国际交易市场中风光不在。这一切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相对日益疯长的物价,人民币的升值并买带来实实在在的购买力,反而增大了通胀的风险预期,这样看来国家采取以静制动的稳健货币政策还是适得其所的。
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来看人民币确实是升值了,但这个并不是今天关注的重点,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人民币收藏市场的涨价风波,用一些所谓专家的观点来说就是人民币收藏市场的牛市要来了,换句话也可以说是人民币升值了,此升值虽非彼升值,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相关媒体报道,1953年面值3元的纸币一夜之间变成了7000元,果真是物以稀为贵吗?不见得吧,但这必定会在人民币收藏市场荡起轩然大波,从“人民币藏品受到市场追捧” “人民币收藏持续发烧”等各种报道可以看出,人民币市场确实热了,至于是市场的自然发展所致还是个别收藏大鳄的操作炒作使然我们暂不做研究,针对这个热的现实我们或许可以梳理出一些脉络。
当人民币作为藏品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考虑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它的本质属性,作为纸币来说它的使用价值是国家法定所赋予的,而它的价值则是由市场的需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决定的。当今社会人们已习惯与去跟风、热炒,在金融的构筑的框架下本来毫无规律的资金流,会随着一些市场的信号而迅速的聚拢成热钱,聚拢起来的热钱在某些个人或财团的坐庄运作下,可以任意地去削峰平谷。这种市场的特性很容易导致部分人的盲目而导向假象繁荣,假象繁荣一旦崩塌就像08年的股市一样,全球联动的情况下个人再多的钱投进去也是无力回天。
- 上一篇: 观念绘画与中国语境
- 下一篇: 都市观山——《郑伯萍画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