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收藏方兴未艾
虽然,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仍以架上绘画、传统雕塑、古董工艺品等经典艺术品交易为主导,但新媒体艺术作为这个时代有些“超前”的新兴艺术形式也开始受到许多国内外藏家的关注。
新媒体艺术是后工业时代计算机技术影响的艺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新媒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计算机创作的数码艺术。包括数码影像(Digital Image)、图形图像(Computer Graph简称CG)、网络(Internet)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的是利用计算机时代的高科技技术手段实现艺术创作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艺术创作形式。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青年艺术家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新技术带来艺术的可复制性
传统艺术品的唯一性实际上限制了艺术品的传播。无论是博物馆的收藏还是美术馆、画廊的艺术品展示,都是艺术品的这种唯一性、独占性的体现。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品相比,它的可复制性大大提高了艺术的传播广度。但问题是,这种可传播、可复制性,是否会造成媒体艺术的价值也随之贬值呢?
在当代艺术收藏家张锐看来,传统艺术作品一旦进入收藏,就可能销声匿迹了,而新媒体艺术的无限复制性恰恰为它价值的无限扩大提供了可能性。“今天传播最快的艺术就是电影。一个电影的大量拷贝带来的是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观赏。艺术品的传播性将来会取代以往对于艺术品唯一性的判断。拥有者的广泛性,同时也带来了价值的广泛传播。”因此,新媒体相对于传统架上艺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有点,就是打破了传统架上艺术收藏的唯一性特质,从而体现出新媒体艺术可为大众直接消费的特质。
相对于国内仍有很多藏家中意于传统艺术品收藏,一些具有长远眼光的艺术品藏家已经开始大量收藏新媒体艺术作品。美国收藏家彼得·阿斯普登(Peter Aspden)多年来一直不断收藏新媒体艺术,他已经拥有超过300件的数码艺术藏品。在他看来,新媒体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反映了我们所经历的时代的技术变革。他认为,如今对于架上绘画来说,技法上一定比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但是它并没有完全超越绘画本身;但对于数码艺术来说,人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技术个革新和进步。
用艺术点亮生活
这些年,中国的美术馆、画廊发展迅猛,一些优质的美术馆、画廊无论从空间规模和展览投入上都趋向于美术馆的功能。但艺术品进入美术馆、画廊毕竟是一种束之高阁的形式。将艺术品与居住环境相结合,让人在生活中感受艺术,是当代艺术品消费的一种趋向。其中,新媒体艺术的展示也同样开始进入私人空间。
不久前,张锐的“艺术酒店”在北京开业。记者在酒店大厅看到,这里除了一些绘画、雕塑还有许多新媒体艺术作品。在酒店的一些客房中,顾客甚至可以点播新媒体数码影像作品进行观赏。
张锐告诉记者,以前在自己家做装潢设计的时候,就有意的将艺术品展示和家居空间相结合起来。由此产生很好的效果,在朋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借鉴。而对于新媒体艺术而言,它的展示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融入生活的”过程中有了新的要求。
在美国收藏家彼得·阿斯普登的家里,为了更好地展示新媒体数码影像作品,安装了14个播放屏幕。他说,这些作品放在哪、变换它们的展示位置都成了问题。但是,一旦将它们安排好,我们就可以随着心情的不同选择播放这些作品。
- 上一篇: 回顾2011文化产业投资井喷
- 下一篇: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