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姚谦:乐哉 收藏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1:54:30
当然我觉得通过两岸文化艺术观点的慢慢整合,它的价值就出来了,所以我鼓励国内的收藏者或者画廊多关注一些台湾的文化。

  收藏跟兴趣有关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大学一开始学得也是工艺设计,但后来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又改选了法制。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但这丝毫不影响生活中我对美术的热爱,假期我会经常去美术馆,也会刻意选择一些有自己喜欢的画的美术馆所在的城市来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最初,我以为画是公共财产,是不可以买回家的。直到96年,在台湾的一个展览上,我觉得有一幅画画得特别好,标价也不贵,就买了下来,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幅作品。 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除了做管理工作的月薪用于生活外,版税的钱基本上都有计划的用于收藏了。从事的音乐工作本身也有一定的压力,所以休息之余我会更多地接触美术,也算营造自己的另一半生活吧,人不光要填饱肚子,有时也要填饱精神需求。

  情感性是我的收藏主体

  我常常会被一些情感的因素打动,不但在阅读上比较喜欢情感类的描述,而且在歌词地创作上也更多的来源于音乐中情感的启发。收藏中亦是如此,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实,抽象,亦或是装置,我更侧重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如果是在情感方面,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感,正面情感,负面情感,常态情感,稀有情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物之间的情感,我都有兴趣。

  收藏体系的形成过程

  我现在的收藏体系不是一样子形成的,而是从 96年到现在是慢慢调整的,这跟我的成长过程和阅读习惯有关系的。当时在台湾受日本和印象派艺术的影响比较深,收藏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受日本和印象派影响的台湾老艺术家的作品;另一是林风眠、徐悲鸿这些第一代受西方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要经常穿梭于亚洲各国,我发现在华人以外的亚洲各国同样也在19世界末20世纪初受到了西方的美术影响。所以我就开始以亚洲的西画美术史为收藏方向,目前为止我的收藏已涉及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而且还会按照这个方向继续收藏下去。

  收藏要有持续性

  作为一个藏家来说,长期地、持续性地收藏是非常总要的,而不是有了钱就席卷各大拍卖行,没多长时间便又销声匿迹。我觉得收藏就像是一个拼图,只有持续地做下去,把自己的收藏体系完善了,这个收藏才是有意义的。而且收藏跟创作是一个很重要的互动,你收藏的角度和态度会影响创作者的感受和他的持续毅力。所以,即使你现在有很多资金,我还是鼓励你慢慢花,不要急,如果你把这些钱有计划有持续力地用于收藏,这对艺术品是有帮助的,对艺术圈也是有帮助的。

  我的《张爱玲》

  我收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考虑,收藏的过程很曲折,但同时又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在里面。那时候通过朋友我认识了刘野、王光乐、刘小东他们,也经常到画室看他们画画。刘野在创作《张爱玲》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照片的素材,但是他还希望能多读一些她的文字,因为当时国内的资料非常少,我就把自己手上《张爱玲》的手抄本带了过来。他当时特别高兴,我说:“这是有代价的,这幅画画完让我收藏吧!”他就答应了。

  好的艺术品是无价的

  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数字角度的价值定位的话,可能会让一般大众混淆或者无法判断,但是有时候用数字来判断又会造成另外一种层次的混淆,所以我很少去探究它的价值,经常会以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决定能不能买,该不该买。在拍卖会上同一个艺术家在同一时期的作品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估价,更多的是源于提供者当时收藏的价钱。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画,且手头预算宽松,即使是个年轻没有知名度的画家我也愿意多掏些钱,而不会对人家说:哎呀,太贵了!但如果资金状况不太好,又特别喜欢某张画,我就会向那个画商询问:能不能便宜一点?我们很难确定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但是我相信好的艺术品会随着年代的久远而变得更为珍贵。#p#分页标题#e#

  美始于思想,阅读必不可少

  奢华美学坦白讲就是商业圈套,但却在中国影响了一大批人,甚至是那些所谓的“天王画家”。从他们的画面中就能看到那种全身打扮的气息,我不能去评判好与不好,可是我真的觉得美学应该从思想开始而不是形式,如果开着跑车,抽着雪茄,以及穿着所谓的欧洲名牌衣服就是一种美的话,我觉得我会看轻这个创作者的,也会看轻这个价值观的人。现在再去给某个人说:你这样子太俗气,虽然你是个大画家,可是我觉得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在弥补他们过去的贫穷,用那种大量的反差似的弥补。与之相对,在国内一些二、三线的城市常常看到一些年长者,他们并不富有也不属于高级的知识分子,但他们自然生活的那种闲适状态,老太太身上那种带着一点花儿的衣服或者鞋子,我觉得很美,他们在展现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美学。

  现在的艺术家太缺阅读,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都是不读书或者不阅读的,我觉得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即使你的画可以在佳士得卖到500万,但那些作品依旧会是庸俗不堪。要真的阅读,要大量地、开放式地阅读,这是培养审美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你阅读之后,你的思维,你的行为,你的穿着,你的生活方式,你的价值观,都会呈现出一种美学的方法。阅读是件很重要的事。

  最美好的诗

  阅读与思考是我生活的主角,这种阅读不单只书面上,还有与人相处的阅读。这种阅读的方式很多人都会提供,你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个孩子。十几年前,公司有个女同事因为开会,就把孩子交给我暂为托管,小姑娘很活泼,也很可爱。我就带她沿着楼前的篱笆小路散步,在走的过程中篱笆内伸出的树枝就划了她的手,轻轻地划过去,她说:“叔叔”,我说:“怎么了?”她说:“那颗花喜欢我”,我说:“为什么?”“因为它碰了我一下”她说。我一直觉得这是我听过最美好的诗,所以我说跟人相处是很重要的,即使是陌生人,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很开放的态度,他也许会给你个很美好的记忆。

  两岸需要更多的了解、交流

  两三年前,白先勇重新把昆曲《红楼梦》做了整理,同时请来著名的舞美导演,配合苏州学昆曲的大学生做了重新演绎,这是两岸文化传承和整合上是一个很成功案例,至今让我感动不已。现在有很多国内的画廊或者拍卖行不承认一些老一辈画家,因为他们觉得资源都在台湾方面,所以他们极力把很多精力放在当代艺术上,这其中也不乏商业利益的问题,但我觉得更多得是缺乏对对方审美现状的尊重。我一直跟台湾的朋友说,希望他们多了解一些内地七、八十年代的美术成果,同时也鼓励他们多做展览,让国内多了解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我觉得这个交流很必要。当然我也鼓励国内的人们也多去了解一些台湾的老艺术家,记得曾经有位大陆藏家花大价钱收了一幅台湾老艺术家的作品,却被周围的人道嘲笑:你傻啊!画那么多钱买这个!但我心里明白那一点也不傻,艺术品不能用那简单的几百万来定价,它绝对好过所谓天王级几百万的画。当然我觉得通过两岸文化艺术观点的慢慢整合,它的价值就出来了,所以我鼓励国内的收藏者或者画廊多关注一些台湾的文化。通过这样的了解、交流,把力量整合在一起,把美学的系统整理出来,把美术的系统整理出来,是一件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