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贾廷峰:画廊和画家如何建立超越亲情的信任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50:21
  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就像黎明时分,正处在转折与过渡期,是市场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市场的规则与秩序也处于正在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刻。

  画家和画廊,作为艺术产业链上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这个时刻必须耐得住寂寞,做好自己,遵循游戏规则,相互尊重与信任,才能在光明来临前夯实基础,随后完成彼此事业上质的飞跃。

  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就像黎明时分,正处在转折与过渡期,是市场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市场的规则与秩序也处于正在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刻。画家和画廊,作为艺术产业链上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这个时刻必须耐得住寂寞,做好自己,遵循游戏规则,相互尊重与信任,才能在光明来临前夯实基础,随后完成彼此事业上质的飞跃。

  中国画廊业的局促与困境

  原本仍在摸爬滚打中的中国艺术市场,还未来得及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行业秩序的规范,便在各方跨领域资本的狂轰滥炸中愈显芜杂;身处艺术产业链上的画廊与画家尚未享受携手带来的长久双赢,就在行业的挤压和利益的诱导中彼此疏离,渐行渐远。

  诸多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中国画廊的缺席,致使中国艺术还得看“洋人”眼色行事,即便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但真正能从中国传统出发兼具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还是少之又少。

  而画廊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基石,在先天营养不足又严重缺失法律支持的环境下步履蹒跚,缺乏远大理想、严格规划、专业知识,一切都以短期牟取暴利为宗旨,使得许多画家被迫另觅他枝,原本画廊和画家如鱼得水的关系开始形同路人,个别的甚至反目为仇,相互拆台,在不断的内耗中大伤元气,丧失了共同发展的良机。

  在欧美艺术界,一直有着不成文的规矩:画家往往只与一家画廊合作,彼此间极为重视契约精神,画家一经画廊签约,其作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都不再独属于艺术家本人,而画廊则负责全力推广、宣传、展览、销售等学术及商业活动。画家特依曼说:“作为画家,我十分需要画廊的关照甚至是保护。比如,在拍卖会上,我的画如果无人问津,为了维持我的作品的市价,经常是与我合作的画廊花钱把画买回去。”

  诚如毕加索之于罗森伯格兄弟;怀斯之于Taglialatella(Galleries),赵无极之于法兰西画廊,艺术家的伟大并非单纯依靠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彰显,在迈向成功的途中,他们更多的荣耀来自于幕后画廊或经纪人不遗余力的推广。长达数十年甚至一生的合作,艺术家与画廊、经纪人建立了彼此坚固的信任基石,唯其如此,才能统合艺术事业的共同诉求,并不断为之努力。

  目前,中国画廊业主要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为外因,即大环境的影响:国内艺术法规的不健全、普及艺术修养的全民欠缺、国家政策扶持不力;国内艺术品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国内收藏家队伍的收藏理念落伍。二为内因,即自身条件的短板:团队业务能力不足、运营资金短缺、代理机制不完善。

  囿于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国本土画廊的生存境遇可想而知,在中国艺术市场交易份额严重倾向二级市场(拍卖行)的当下,多数画廊没能找出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大多数惨淡经营或沦为画店,并逐渐因其自身不够强大而在艺术市场中失语而被淘汰出局。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