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竟如此善良:中国当代油画投资新风向
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出高价的同时倍受学术质疑
盛世收藏,然而投资当代中国油画,你首先要了解一点当代社会思潮,了解一为画家与买家作为同时代人对社会进程的一些看法,然后下手可能更能准确把握投资的方向,才能磷选出那些会在艺术史与民族文化史上留下影响的作品.
《福布斯》杂志曾经评出全球收藏市场上的五大热门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品”击败钻石、伊朗当代艺术、时尚摄影以及古旧纸币,首次位列榜首。从2007年春秋两季大拍的情况来看,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方力钧、王广义等中国当代艺术的“干将”们纷纷迭创新高,而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更是以7424.7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2007年春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品”专场推出的237件作品全部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总额达到2500余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2007年秋,纽约苏富比再次推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格逾1000万元的就多达8件,100万元以上的作品更是多达60件。中国当代艺术火爆的行情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出高价的同时倍受国内美术界的学术质疑。纵观目前在国际上拍出高价的油画作品,基本上是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批画家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断裂的社会,社会的变更,审美的重建,纯粹的艺术发展似乎是一个不可延续的梦想。可以定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年轻画家,用他们的笔与激情,在一个相对封闭与管制的社会中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观察与体悟。这一批画家,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生,在他们的童年时期,经历了中国文化黑暗与痛苦的时代,在80年代末,他们又在北京亲身经历了一场对抗与暴力的社会动荡。这一切文化与时代的阴影与动荡全部体现在这一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画家的作品上。暴力、血腥、对抗、沮丧、惶惑、灰暗、荒诞以至苟且、狡猾的情绪表现在画面上,与传统审美习惯的冲突使作品充满着当代性。这一批画家是另类斗士,也是混沌的思想者,也是艺术的摸索者。但这一批画家由于时代背景,受教育程序的局限,他们应该会是当代油画史上比较仓促的一批过客。而也正是他们的从艰辛逃生到走上舞台,从艺术价值的货币实现到倍受质疑,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下一步的更新与进步。
当代艺术名家油画的高价拍卖与学术质疑的声浪,为两股正作用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当代油画投资新的风向。前代人永远是后代人的梯子,那么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这一批当代油画家,将无可避免地被推上艺术史与艺术投资的新舞台。在2008年之后的艺术市场上,将会有一个20年以至更漫长的时间属于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这批油画家与他们的艺术作品。这种浪潮还刚刚开始。
当代艺术是时代最隐约与最直接的转化器
艺术是时代最直接又最隐约的镜子与转化器。在某些时代,艺术只能是时代的镜子,画家无法脱离社会的背景与帘幕。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画家,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一群不幸的青年,必然是一群勇敢其实又很不勇敢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如同栅栏边的鲜花,如同沼泽地的彩色蘑菇,带来艺术的新生命,也带来承继的镣铐与阴影。要尊重所有艺术家的创作,如果知道他们曾经居住在圆明园曾经被警察四处追击曾经经历过孤独的寻觅与自我的抗争,如果知道这种边缘的自由主义艺术中的部分艺术家的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货币胜利,这对一个时代与艺术来说是一种生机,一种机会,是另一条道路。
但是尊重艺术家并不是说任何艺术都可以因为其货币价值而受到宽容。有不少自称为学院派的评论家比较激烈地说这些作品最终会成为垃圾。但即使成为垃圾,这些作品一定已经发挥了它的独特的功能。#p#分页标题#e#
在这批昂贵的“垃圾”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新的一批更具有时代开创意义与艺术价值的画家与作品。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批画家。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批画家,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文化背景却相对要轻松与和平一些,人性的美,传统的素质,创新的气氛,都显得要良性而健康得多。这批画家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红色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中国已经开始朦胧诗歌的时代,电视与卡通成为普及的娱乐文化,电器,自行车,摩托车成为生活高档品与生活享受品。这批画家的童年是在清新与和平中度过的,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是一种健康新生的气息。这一批画家应该说是成长在中国最宽松的文化与社会气氛之中。他们也与上世纪60年代生的画家不同,他们幸运地躲开了80年代末血腥与激烈的冲突场景。而当这批画家进入大学的时候,社会又已经进入一个商品文化发达,社会变更更多元的时代。
这一批画家基本上是在平和的,永远在变更,他们在良性改革的社会气氛中成长起来的。目前这批画家都已经在艺术功力与艺术审美经验上达到了最成熟的时期,而且在艺术创新与观念的创新上也是非常有创造力。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批画家更反应时代最本质的变化,也更接近艺术的境界。
在这一批画家身上,我们看到回归传统,也看到积极创新,我们看到唯美的艺术追求,也看到健康的观念,我们看到优雅多于发泄。美,善良,宁静,新声,思索,追问,这一些人类艺术境界永恒的追求目标,在这一批画家身上或多或少得到反映。
生于1970年3月份的画家王励均同时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他写诗道:”邪恶竟如此善良.” 这句诗句甚至可以成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油画家总体心态的一个代表. 这是一批心态更阳光,对个社会充满着温和眼光的艺术家. 他们的创新多于批判, 他们的优雅多于激烈. 他们的艺术观念更广阔深刻,这一批画家是一批孤独却美好的孩子.
有些人激烈地说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没有艺术,中国艺术领域是一片”废墟”,从本世纪开始的这批昂贵的当代艺术品是”废墟”上昂贵的”垃圾”,那么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出现画家明星的这一个群体,应该说是”废墟”与”垃圾”之上的鲜花与绿草地.
时代在不可逆转地变更,新生的因素,谁也无法阻挡.而艺术总是最先地表现这一些变更的情绪、感觉、物象,包括艺术的观念与形式。文革物象、大头像、概念式的解读,这种作品将不再成为主导市场的产品。
- 上一篇: “2008·聚焦西部”全国画院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杂感
- 下一篇: 艺术品投资:在优胜劣汰中寻找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