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亲历中国画复兴之路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6:07:37
  陈子庄作品  黄秋园作品  1978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至今30年,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全新的时期。认真地回顾30年来走过的路,

  陈子庄作品

  黄秋园作品

  1978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至今30年,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全新的时期。认真地回顾30年来走过的路,会感到问题和成绩一样多,难下定论,更无结论。

  1978年后的数年,对中国画来讲是回暖的春天,许多人似乎重拾旧梦,看到“四人帮”覆灭,心头解气,重操画笔恢复了尊严,“左”的文艺思想开始失去束缚的力量,但人们仍如廖冰兄笔下那位长期活在坛子里的人,一时难以放开手脚。“藻鉴堂”位于颐和园南端,是北京市委建的一座小型招待所,1980年前后文化部在此组织全国的中国画家轮流作画,包吃包住,各展所长。画家们也把此当做相当的身份待遇,一种尊荣。负责此事的先是华君武和丁井文,其后是朱丹、黄胄和蔡若虹。并由此酝酿筹备了中国画研究院。“藻鉴堂”和随后成立的研究院,组织全国知名画家,包括当时还年轻的画家们短期居住作画,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无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不设限,人们心情舒畅,形势大好。1957年创刊的当时唯一的中国画刊物《中国画》,在1982年复刊,由北京画院主管,潘絜兹先生任主编。在80年代初期,《中国画》对风气重建尤其是倡导工笔重彩画的复兴,颇有建树,也受到好评。

  “只有画家的危机,没有画种的危机”

  1985年第7期《江苏画刊》刊登了题为《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文章,提出“当代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随后又提到中国画作为保留画种,放进博物馆去。在当时这是爆炸性的言论。其中包括对于画界许多名家不那么准确的批评。“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当时很多人对此文的评价。这是80年代中国画的第一次争论,影响很大。这篇文章明确提出的是“穷途末日”的危机问题,真正点出的是“反传统”的问题。这个“反传统”的论题成了其后美术界尤其是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主题。在北京、南京、武汉(当时有《美术思潮》杂志)等地议论纷纷。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