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8中国美术:雕塑站起来 收藏界泡沫引热议
2008年渐行渐远,这一年,美术界并不风平浪静,发生在国内的种种事件,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和评说。本报编辑部综合媒体关注度、网络转载率和美术史的意义等因素,搜索、总结、盘点这过去的一年中,值得大家铭记和思考的中国重大美术新闻事件。
1.改革开放30周年激励美术家出精品、出力作
新闻事件:8月2日,由中国美协、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广州开幕,从而掀起各地举办展览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序幕。12月,文化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为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题的展出季圆满收官。
新闻述评:30年来,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全国艺术家在亲历这段历史的同时纷纷用画笔见证这个激情发展的30年,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
2.巨幅卷轴、29个脚印让全世界注目中国5000年的文明
新闻事件: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以巨幅卷轴展开了一幅巨大的中国文化画卷。这幅画卷将中国5000年古老文明演进如梦如幻般地展现在世界面前。BeiJing2008、中国印、福娃、篆字比赛项目标志、祥云、汉字、缶、水墨、卷轴……中国符号,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强度,进入世界的视野。烟火设计蔡国强以29个脚印形象地演绎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希腊雅典一路走到中国北京的29届历程。就在奥运会闭幕的当天,黄永玉也拿到了一个至尊大奖——“奥林匹克艺术奖”,为本次体育盛事增添了一块厚厚的文化砝码,成为本届奥运会中国获得的“第52块金牌”
新闻述评:张艺谋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以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造型艺术的独特把握,以震撼视听的样式传达了当代中国对奥运理念和世界关系的解读。当“鸟巢”中央那一幅晶莹剔透的画卷徐徐展开,整个世界为之屏声静气,完成了中国近年来在树立国家形象上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
3.新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提出: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推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新闻事件:12月11日至1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提出今后5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吴长江代表中国美协第六届主席团向大会作了题为《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推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机构:刘大为任主席,王明明、韦尔申、冯远、许江、许钦松、杨晓阳、吴长江、何家英、范迪安、罗中立、施大畏、黄格胜、曾成钢、潘公凯任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任命刘健为秘书长,李荣海、张旭光、陶勤为副秘书长;推举靳尚谊为名誉主席。本报在第一时间采访新当选主席刘大为,刘大为提出:“艺术要服务人民”。
4.艺术家掀起爱心潮
新闻事件:5月20日,中国写实画派杨飞云等集体创作表现抗震救灾的大型油画《热血5月·2008》,广东油画界集体创作油画《地劫·重生》、《5·12表情》等将自己的一片爱心倾注于画面,他们同千千万万艺术家一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援灾区。#p#分页标题#e#
新闻述评:年初,冰冻灾害袭击南方。当大雪的肆无忌惮不再让人们沉浸在童话世界般的银色梦幻中,今年新春这场大雪收敛了人们的欢笑。但也正是这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让人们同时感受到了爱心的温暖和艺术的力量。一位老艺术家这样写道:“佳作珍贵,爱心无价。万众协力,建我邦家。”
5月12日,历史将永远哀恸这个时刻;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坐标。8.0级强震撼动中国,山河变色,草木同悲。在举国的悲怆和与死神的竞跑中,艺术家们含着热泪用手中的画笔记录那点点滴滴感人的瞬间。很多时候,那些带着血泪的文字和艺术品的创作不仅仅是纪念。
汶川大地震唤起人性的复苏,美术创作的觉醒。汶川美术创作的热潮成为艺术家深入现场采风,描绘大量写实风格、讴歌人性美好作品的原始脚本。
5.艺术家在“两会”期间高声疾呼“不要丑化中国人形象”
新闻事件:3月,全国“两会”上,以著名书法家言恭达为首的10多位政协委员疾声呼吁,谨防“艺术”丑化中国人形象。
新闻述评:曾几何时,在越来越多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苍白呆板的脸、浑噩懵懂的眼神、龇齿傻笑的大嘴、呆滞乏神的表情……逐渐成了“中国人”的标志。在言恭达等委员们的联名提案上有这样一段陈述或许最能看出这种丑化的恶果:“在拍出天价的中国现代艺术主力成员的一些作品中,不仅是普通民众甚至连一些国家领袖的形象,都遭到了丑化和诋毁。而这些作品往往以中国身份参与各种世界性的展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形象,而在拍卖天价的背后,更引起了众多年轻艺术家的效仿。”
6.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相继“做寿”
新闻事件:4月和10月,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相继举办成立八十周年、九十周年、七十周年校庆。
- 上一篇: 读汪观清山水画
- 下一篇: 简议赵燕侠人物画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