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创造主旋律花鸟画 引领公众审美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22:05
  照香江—为1997年香港回归而作 136cm×215cm 1996年  花鸟画表现时代主旋律和引导社

  照香江—为1997年香港回归而作 136cm×215cm 1996年

  花鸟画表现时代主旋律和引导社会公众审美新视野是郭怡孮的一贯追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中国艺研院、中央美院协办的《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2011年5月31日-6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郭怡孮的作品以澎湃的激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祖国优秀文化传统,鲜明地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造了花鸟画新的审美范式。这次展览是郭怡孮先生举行的最大型、最全面的个人画展,展出了他从艺50年来有代表性的130余件作品。

  郭怡孮身上聚集着文化世家的古典书画传统、开放多元的东西文化学养、温柔敦厚传统文人美德。

  郭怡孮1940年出生在山东潍县的文化世家。父亲是郭味蕖先生,母亲陈君绮是清代大金石家陈介祺的后人。家学渊源使郭怡孮与传统有着血脉联系。还在的大学求学期间,他参加北京市的中国画展,得到了著名学者、书画家、报人邓拓在北京日报上撰文高度评价:“郭味蕖、郭怡孮父子同台展出,特别是郭怡孮画的燕子花生机勃勃,大有出蓝之概。”。

  1959年,郭怡孮考入综合性艺术大学北京艺术学院,有美术、音乐、戏剧等系,美术方面有卫天霖、李瑞年、张安治、彦涵、俞致贞、高冠华、白雪石、吴冠中等;音乐和戏剧方面有老志诚、应尚农、刘雪庵、张肖虎、吴雪等一代名师。堪称名家荟萃。正是这种多元开放的结构,使郭怡孮视野开阔,得到全方位的艺术熏陶。

  1977年,郭怡孮参加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该小组是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在华君武、蔡若虹、丁井文、黄胄等老画家主持下,振兴中国画。郭怡孮作为年轻的画家得到了大量锻炼学习的机会。他攻坚一样画了许多大画,包括联合国大厦、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一些重要场所的陈列作品。老先生们更是把对郭味蕖先生在“文革”中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化作对他的关爱,希望他早日成材。在这被郭怡孮称为“压力很大…一生最紧张、最艰苦又最幸运的一段时间”中,郭怡孮不仅是创作上得以提高飞跃,更是朝夕相对地深切感受了前辈大家的人格魅力。

  1978年,郭怡孮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任教,并戏剧性地担任了20年前父亲郭味蕖先生曾担任的花鸟科主任,以后又担任了国画系副系主任。在这以后30多年里,郭怡孮在创作上形成了与时代相激相生的大花鸟气象,在创作理论上提出了“大花鸟意识的觉醒”、“野草也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创立新程式”、“试写交响曲”等艺术主张。在教学上,贯彻“理论、生活、技巧同步进行”及“临摹、写生、创作交替进行”和“笔墨、构图、色彩综合训练”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有效地把传统和生活经验、写生感受自然地转化为创作素质。在专业学术工作中,特别是他担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官员以来,他坚持中国画的核心价值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和对现代社会热情,要讴歌真善美,体现人性的关怀。在团结画家,为社会、艺术界树立健康、美好、讲奉献的艺术创作观、人生观上,堪称当代楷模。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天地和同春光锦绣》是郭怡孮近期的倾力之作,以双钩重彩的形式,“万花不落地”的饱满构图,以漫天遍野的红百合花和五彩斑斓的杜鹃花,展现了他拥抱社会、拥抱自然和歌颂生命的热烈情怀和震天撼地的艺术魅力,充满着对和谐社会的祈盼。《罗霄山花》是郭先生在胸中积蓄多年,多次去井冈山体验感受的有感而发。创作时他激情高昂,下笔如电火突发,浓墨重彩泼洒点染倾泻而出,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他是这是对建党九十周年的颂歌。最大的一幅画《大好春光》长达九米,是本次展览的点题之作,站在画前深感春意勃发,春风浩荡,画面充满着正大气象和现代精神。#p#分页标题#e#

  受到邓拓同志称赞的《山泉》。有“文革”以后全国举办的第一次山水花鸟画展上展出而深受关注和好评的《东风朱霞》、《万里山河一片春》。有20世纪九十年代很有影响的《日照香江——为香港回归而作》、《赤道骄阳——我的内罗毕宣言》《与海共舞》等进入中国美术全集的经典之作。

  有富有诗意的《鹤舞绿乡》、《翠微山下》、《舞风》、《嫩秋》、《幽幽版纳》、《雨淋锦绣》、《澳洲寻芳》、《仲夏怡园月三更》,这些作品带来的是热烈高昂的时代气息和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郭怡孮说:“举办这次画展,是我向社会的全面汇报”、“我努力将社会大众的普遍审美情趣在个人风格中展现,不追求一己私情,我把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尽力展现出来。

  画家简介:

  郭怡孮,1940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兼书画联谊会会长

  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原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首任院长

  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郭怡孮先生自幼受翰墨熏陶,秉承家学。父亲郭味蕖是著名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母亲陈君绮,精诗文,是清末大金石学家陈介祺(簠斋)的后人。家庭的文化蒙养,使郭怡孮先生在艺术的百花园中能够登高远望。

  他系统接受了现代学院派的严格训练,具有中西绘画的两层根底,广览博收,汇西融中。特别是在中国绘画转型时期,能宏观思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心源与造化等这些艺术创作与革新的核心问题,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回答。

  他继承了父亲郭味蕖先生走学者型画家的道路,也继承了郭味蕖先生“正不必做前人墨奴”的革新思想。他学习理论、深入生活、磨练技巧,三方面同步共进。他相继提出的“大花鸟意识的觉醒”、“野草也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创立新程式”、“试写交响曲”等艺术主张,在画界有广泛的影响。

  郭怡孮先生的作品具有强烈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他创造了一种清新、灿烂、壮阔、繁茂、欣欣向荣的审美意趣,创造了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他说:“我努力将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在个人风格中展现,决不仅是一己私情;我把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尽力展现”。他说:“我作品的基本追求是很‘中国’、很现代、很真诚。我是中国画家,我的画要追求中国气派,中国风采。我是当代人,我必须反映当代人的审美取向。我必须真诚,作品才能‘揭我之须眉,发我之肺腑’”。

  郭怡孮先是一位从教近五十年,桃李成蹊,且手植垂杨十丈丝的辛勤花匠,培养了当代花鸟画坛许多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培养的两届《郭怡孮花鸟画创作高研班》的学生和博士生。他的教学著作《花鸟画写生教学》(获中央美术学院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术成果奖)、《中国花鸟画创作教程》以及主编的《中国画》一书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郭怡孮先生是位美术活动家,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等许多社会职务,组织过许多重大的美术活动,为推动中国画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画在世界的推广和播布而不断努力。

#p#分页标题#e#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