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西安美术学院藏画赏读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2:03:48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绘画遗产中最值称道的,它以客观自然为体,以主观意象为本。”诗文折射心境,昭示人格。

  西安美术学院丰厚的绘画收藏,几十年不定期展示,历届师生承蒙露泽……临摹者无不从中汲取到各种技法,得益终身;观赏者领悟到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人文情怀和写意风采,体会到中国绘画的笔墨之韵、诗化之态与意象之魂。

  今天凝目览古,抚卷赏读,我们依然感受这批画作强烈的艺术魅力。就表现视角而言,映现了中古至近代社会审美心态变化和造型发展的历史轨迹;就艺术水准而论,展示了从五代以后中国画风格流派的传承走向、笔墨技法的形式流变。

  浏览其画面,仿佛漫步在水村城郭、湖泊舟楫的烟雨江南,徜徉在峰峦起伏、丘陵逶迤的塞外荒原……慢慢品赏,图谋得意的画卷,清秀雅致的小品,处处都展示先贤非凡的才情;任由遐想,观照远去历史的形色图像,出神入化的笔痕墨迹会沁入心脾,使你从不同图式中享受视觉的快意。透过这些画面似可窥见每位画家心中隐密的一方天地,也许会引发探赜中国古代绘画密码的兴趣,与之进行心灵对话。

 钱选 《白梅寒雀图》(局部) 宋末元初

  “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白梅寒雀图》[图1]以意象统驭画面。构图明净洗练,笔路精妍。数丛梅花呈几何状施展,偃仰分合有度。从左起为老干虬屈,取象厚重,枯槁盘结;中部细枝嫩发,花蕊润泽,簇拥相扶;右边枝挺奔放,洒脱舒达,秀姿如舞,遒劲而柔韧,蓬勃又含蓄。十五只麻雀栖啄飞止,形状鲜活,饶有情趣。或伫立寒枝、闭目小憩,或行布花间、俯仰顾盼。其翻转相嬉,灵活轻盈,呼之欲出。梅雀动静相依,互参旁取。翎羽晰毛辨发,毫末松致,朴素无华地摹拟群鸟之飞鸣食宿,稚态憨然,颇得天趣。整体望去梅花分布疏落,繁与简、满与空、刚与柔之对比,增强构成的形式感。白絮纷飞,有若“几回错认雪花时”的视觉幻象,流露作者自由舒达的情怀、归隐求变的心态。

  如果没有宋元易祚的时代“断裂”,钱选也许还沉浸在南宋吴侬软语中陶然自得,在偏安涸泽巧弄绮丽的笔墨游戏;假如没有远离仕途的决绝,也许他绘画“立象尽意”还不具有俊峭透简、阒寂洞彻般的超然风采。其洗尽铅华不著妆的审美取向,独行不悖的人生价值格趣,内擫外拓,形神互彰,增添了作品内蕴深长的意味。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绘画遗产中最值称道的,它以客观自然为体,以主观意象为本。笔墨往往是呈现山水风光的“假象”,图式立象尽意,内涵沉博有容,意味深长,表达作者心灵的真实。读山水画是艺术创作与欣赏心理互为表里、分合一体的延展与升华过程,既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元,又直入诗化“造境”这一视觉情境。它是传统文化观念支配下对宇宙时空的审美观照,不仅映现古人的时空观念,而且蕴含深厚的美学价值。

 吴镇 《真逸岩居图》 元

  传元四家之一吴镇的《真逸岩居图》[图2],以渔父荡舟垂钓点景,将“渔隐”作为山水画的主题立意。构图雄浑阔远,汀渚平波如镜。峰峦挺立,寺观寂净,密林翠雉聚鸣,钓者踯躅相呼。想象吴镇当年在草长莺飞,暖日微熏的时节,孤身无羁,相携笔砚,在故乡的长坡平陆、江河湖汊间逍遥;憩于阆风之上,泳于泬寥之野,闻清波汤汤之荡漾,观长天雁阵之翱翔。借“一江两岸”的图像展示隐逸的“志洁”抱负,一叶轻舟寄此身,承托远离世俗的梦想。上题“真逸岩居趣亦多,苍枝古木锁烟萝。遥知芝草神仙境,眼底欣欣意有窝。”诗文折射心境,昭示人格。运笔清奇,恣意从容。风神潇洒,焕若灵动,与画作深郁雄浑、苍茫沉穆的意境相得益彰,颇具道家出世境相。#p#分页标题#e#

文徵明 《山房忆旧图》 明

  明中期“吴门画派”文徵明的《山房忆旧图》[图3]为七十二岁所作,技法已然炉火纯青。画面置景肃整,章法谨严,用笔缜密,墨色苍润。场景纡缓恬澹、宁静悠远,散布着玉石般温润清莹的气息。山间水畔写有小舟、渔者,小桥上有琴童相随的雅士,丛林里台阁中有促膝交谈的友人;忆人度己,往事追思共惘然。文徵明历经岁月苍桑,览尽世态炎凉,行事中庸,气格高标,卧游林泉,胸怀坦荡,一管柔毫出锋落笔间洋溢着崇岭郁秀的超然之气。创作的众多绘画作品无不流露心灵独居山水之间的道学思想,体现一代鸿儒“仁者爱人”的精神理念,这幅珍贵之作也是暮年老人怀旧心境的真实写照。

任伯年 《竹林雅集图》 近代

  近代“海派”大家任伯年这帧人物扇面《竹林雅集图》[图4],透过郁郁翠竹之林,眼观“七贤”雅集之盛,静幽可闻竹叶窸窣,参玄正当肆意酣畅。高士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将清风朗日,优游暇豫之象,表现得含蓄秀雅,尽得其妙,景不盈尺而笔致清远。人物刻画入微,造型承任熊、任薰风骨,具浓厚的装饰意趣,自成一格,以精湛的技艺而独步近代中国画坛。

  如果说中国画是用广博深邃、飘忽不定的宽泛意象解读客观世界,它实际就是以模糊整合的思维特质诗意化的形象展示。画家撷取自然美的精粹转化成意象美的“符号”,通过笔墨工具的组装衔接,搭建东方特有的视觉境相,以此表现对心理空间的无限追求,完成人文意象与自然景观的艺术融合。中国画最明显的特征在于“造境”,通过“造境”的过程,在追求天人合一、心手相谐中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于诗情画意中透露作者的思维智光和心灵守望;通过“造境”的表现,在传统美学的意象空间里寻找对应的精神共鸣,达致传统文化普世价值与东方审美观念的高度统一。

  注: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