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朱万章:“雅俗之间”-苏六朋及其人物画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49:34
两人均为顺德人,并且均以布衣而终老。因为李明彻同时也是罗浮山道士,所以早年由其父携带经常赴罗浮山是可能的事。

图1 苏六朋肖像(作者不详),纸本设色,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1 苏六朋肖像(作者不详),纸本设色,广东省博物馆藏

  人物画自唐宋以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明清以降,随着世俗文化的发展,人物画由原来的文人画逐步转向为世俗画,尤其是当时商业经济较为发达的晚清华东、岭南一带表现为甚。苏六朋便是这样一位应运而生的画家。

  苏六朋的画在清代嘉、道年间的岭南地区影响较大,他与另一位同时代的画家苏仁山并称“二苏”。他的以世俗为主题的人物画不仅在广东绘画史,即使在全国画坛也有一定的地位。而且,作为一个职业画家,苏六朋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其绘画也是山水、花鸟、白描、指画兼擅,同时也和当时的文人墨客保持着良好的社交关系,在画史上留下许多的动人故事。但对于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人们对他的情况并不了解。基于此,本人数年来将关注的重心定格于苏六朋及其画事,从时人及苏六朋的诗文和传世书画中搜寻相关资料,草成此文,希望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位在中国美术史有些陌生的画家。(图1)

  一、苏六朋生平及从艺经历

  清代广东画家中,足迹不出岭南而声名享誉海内者,山水推黎简,人物推苏六朋。两人均为顺德人,并且均以布衣而终老。

  苏六朋为顺德勒流镇南水村人,字枕琴,别号主要为怎道人、怎叔。因“枕琴”而衍生的别号则有枕琴子、枕琴道人、枕琴居士、枕琴道子、枕琴道士。此外,别号尚有南水村佬、南溪渔隐、南水渔郎、溪南渔叟、梦香生、云常(裳)道人等。

  对于苏六朋早年的情况,由于史料的阙如,几乎无从得知。他的父亲名叫奕舒,以行医为生,同时擅长绘画,与广州五凤村东漱珠岗纯阳观道士李明彻是要好的画友。

图2 朱万章撰写的《六朋画事》(文物出版社2003年出版)书影

  图2 朱万章撰写的《六朋画事》(文物出版社2003年出版)书影

  有史记载的苏六朋最早的从艺经历是从他到罗浮山读书并学画开始的。因为李明彻同时也是罗浮山道士,所以早年由其父携带经常赴罗浮山是可能的事。当时罗浮山宝积寺有一位画僧叫德堃,原姓李,字载山,号罗浮画禅,江西人,在嘉庆年间来到罗浮山,在宝积寺参禅、作画、授徒,晚年则为广州惠福路大佛寺住持。德堃因其兼善绘事,所以在僧、俗两界颇负时名,人们甚至将他比作贯休。德堃所画人物线条简洁,笔致超逸,取材多以历史人物或民间流传的风俗人物为主,如苏武牧羊、麻姑献寿、东方朔偷桃等等。其传世画作以人物为主,兼及山水、花卉。人物尤以简笔、白描居多,“以写道释为宜,意近古朴”;山水,花卉则为人物陪衬。后来苏六朋在绘画技巧甚至在题材上均与其师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苏六朋在罗浮山习画的时间并不长,一生的主要是在广州度过。其主要经济来源靠卖画为生。所以在当时广州比较繁华的区域——城隍庙一带便成了他主要的鬻画场所。城隍庙在中山四路的忠佑大街。在当时,这里是广州平民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既有上层的官、商及其眷属前来进香拜佛,也有下层的善男信女前来求神托佑。可谓集各种人物生态之大成。苏六朋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熙熙攘攘、皆为利趋的热闹尘嚣中将自己的艺术品与普罗大众作一种显然是并不等价的交易,而他所收获的除了赖以生存的银两外,却是很多大画家们在书斋或山野林泉中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对于苍生的关怀及其对弱势群体的怜恤。所以在他的画里,我们看到市井百态图。他的这段求生的经历使他毫无疑问地成为广东美术史甚至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风俗人物画家。(图2)#p#分页标题#e#

  据苏六朋好友李长荣称,苏六朋曾挂籍罗浮,为酥醪观道士,“芰服荷衣,超然尘外”,所以他对罗浮山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我们在他的传世画作中可以看出他流露的罗浮情结,正如王履之于华山、渐江、石溪之于黄山、担当之于鸡足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画作中的署款或钤印几乎都是和罗浮山有关的,这在其别号中占主要部分,反映出六朋对罗浮山的一种特别的感情,这些分别是:浮山道士、浮山道人、罗浮樵子、罗浮山樵、浮山樵者、浮山樵子、山樵子、浮山阿朋、第七洞天樵子、七十二洞天散人、七十二洞天樵子、四百三十二峰散人、四百峰樵子、逍遥道士、石楼看云叟、石楼云叟、石楼吟叟、石楼仙客、罗浮道人、铁桥散人、铁桥道人、铁桥老人等等。

  苏六朋还长期在石亭池馆开馆授徒。石亭池馆设于广州大塘街,集创作、教学、生活、雅集、画廊于一体,离城隍庙仅数百米之遥,以北数百米为番禺学宫,以西数百米为科举考试的贡院及其发布成绩的龙虎墙(现为广东省博物馆的主要场地)。在其传世书画中,有不少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