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半是花痴半墨痴—清代蒲华花卉画的特色及风格演变(三)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43:42
  清 蒲华 岁寒三友图  64.2cm×132.2cm 1901  温州博物馆藏  纵观蒲华花卉画,其个人风格也明

  清 蒲华 岁寒三友图

  64.2cm×132.2cm 1901

  温州博物馆藏

  纵观蒲华花卉画,其个人风格也明显有前后期的变化。在蒲华的艺术生涯中,早期花卉已很难见到,留存于世的多为一八六五年以后的作品,已属于艺术的成熟阶段和个人风格的老辣苍劲阶段。比较这两阶段风格,前者虽然创作手法上渐趋成熟,但其作品中还较多的出现仿他人的痕迹,有诗云:可知不薄今人处,取法犹然爱古人。”将习古作为其绘画思想的支撑,借复古之道凸显自己追根溯源的传承出处。

  清 蒲华 腊梅图

  50cm×106cm

  嘉兴博物馆藏

  黄宾虹在《致顾飞论画长札》中说:百年来海上名家,仅守娄东、虞山及扬州八怪面目;或蓝田叔、陈老莲,唯蒲作英用笔圆健,得之古法。”这也可从他众多画上的落款中窥见一二,得到佐证。如尝见南田老人有此粉本,背摹之”作英仿道复赋色”摹蒋南沙相国粉本于醉书庐”癸未小春拟唐解元本”拟汉阳太守笔意”曩见暨阳葛氏藏八大山人本,背临一过”等,并且在众多的花卉画中以没骨写意为主,随手点染。如在画荷和画菊上拟陈淳、徐渭的就较为多一点,正如杨逸在《海上墨林》中说蒲华花卉在青藤、白阳间”。嘉兴博物馆藏蒲华一八六七年作《花卉四屏》之《荷花轴》,题款虽无表露其渊源何在,却有徐渭痕迹。徐渭偏好水墨表现,喜画白荷,而此幅画作淡墨勾花,水墨染叶,墨色浓淡干湿变化自然,重笔墨气韵的表现,有青藤舍形而悦影”之意。

  清 蒲华 菊石图

  40cm×75cm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蒲华一八八九年绘《梅兰竹菊屏》之《菊花图》轴,用墨勾勒花之轮廓再赋色,叶则用色晕染,设色淡雅,富有神韵,有斜疏离乱之致,款署拟白阳山人大意,蒲华”。而杭州博物馆藏蒲华一九零零年创作的《荷花图》,叶筋细密,浓墨点苔,水墨写意,简洁凝练而风格疏爽,虽延续青藤白阳风格,但在艺术的表现和水墨晕染上已明显有自己的鲜明主张,工处不板,放处不乱。在牡丹的画法上,如嘉兴博物馆藏一八六七年创作的《花卉四屏》之《牡丹》轴,颇有几分恽寿平没骨写意画法遗韵。恽寿平的花卉神形兼备,清新淡雅,既注重形似,又强调去华靡。而蒲华作此牡丹花卉,以色彩作画,不施墨线勾勒,整图设色清丽秀润,气韵生动,柔美秀雅,蒲华在落款处自题尝见南田老人有此粉本,背摹之,作英”,也正印证了其牡丹画法的渊源所在。与此类似的如嘉兴博物馆藏一八六九年创作的《富贵神仙图》,落款摹蒋南沙相国粉本于醉书庐”,蒋南沙即蒋廷锡,其作品也颇受恽派影响,既妍丽细致又简逸纵放。

  清 蒲华 国色天香图

  30cm×130cm#p#分页标题#e#

  舟山博物馆藏

  观此牡丹花卉,没骨写意,赋色鲜丽,色彩雅致,生香活色,比之前幅则多了一份雍容华贵之态。从上述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蒲华所画牡丹前期师承恽派,但似乎又少了一份恽派的清雅,发展到后来逐渐向各家学习,如唐寅、八大山人等,并且自己的特色开始显山露水。如湖州博物馆藏蒲华一八九零年创作的《神仙富贵图》为摹八大山人画法,牡丹淡墨勾勒再施以色彩,浓墨点蕊,花朵硕大而娇艳,用笔趋向厚重,构图饱满,含水用毫,饱墨直入,并且没骨写意花卉也逐渐开始衍变到圈花点蕊。画兰,蒲华自谓学徐渭,如嘉兴蒲华美术馆藏《四君子图册页》中的《墨兰图》,落款拟文长本”。浓墨画叶,用笔顿挫富于变化、转折,淡墨点花,明显叶浓于花。而徐渭之兰线条流畅舒展,点花用浓墨,花浓于叶。可见,蒲华虽然自谓学徐渭,但还是与徐渭有明显区别,大概学的是徐渭水墨写意画不拘绳墨的气势和纵横奔放的画风。可见蒲华在花卉画上是学习各家之长又不拘泥于法,融进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和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形成既清新又狂放的艺术风格。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