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取用与创造:简论潘鲁生的绘画艺术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6:33:24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在今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就是因为社会各界认识到这份遗产的存在、活化乃至新生,都事关文化薪火的传续与今日精神家园的建设。

  在当代中国,做精彩的当代艺术谈何容易。  背负着伟大而沉重的艺术传统,怀揣着创新的信念与使命,在继承与借鉴之间顾盼,在旧文人情怀和新文化理念之间徘徊。当代的中国艺术家一旦立志寻找一种称得上独特的“言语”方式,就必须具备格外的勇气、才华、力量、积淀和对艺术的情结。  任何时代新生艺术的成长,都一定伴随着对“过去样式”的扬弃,守住传统艺术的“形”是很重要的,但是留住传统艺术的“基因”,让它们的神韵成为今日的生机才是更重要的。真正有生命的艺术每次出现的面目也许不同,但其本质长存。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间美术就是这种有生命力的传统。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在今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就是因为社会各界认识到这份遗产的存在、活化乃至新生,都事关文化薪火的传续与今日精神家园的建设。看到一些艺术遗产的晚境和危况,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抢救、整理和保护的队伍,还有一些人以学者兼艺术家的身份,努力将这些宝贵的基因进入我们的当代艺术,实现民族传统艺术进入当代文化的轮回,使它们的精神得以重生。在我所了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中,潘鲁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  潘鲁生致力民间艺术研究二十多年,他确实是“沉”到这片“海”里去了。像不少文化人或知识分子一样,在这些年里,他具备了相当的积淀,神遇了民间艺术的精髓。也许别人也能“神遇”,但是他双管齐下,还进行转换和再创造的工作,使对民间艺术的“神遇”变为自己创作的“神启”。经过许多年的积累,尤其是近年旺盛的创作,他的作品呈现在这里,堪称蔚为大观,足值道贺。  依笔者浅识,潘鲁生的绘画植根于他所涉猎的民间美术资源,他的形象思维因此离不开民间美术的基本母题和形式特征,甚至可以说,他的艺术运思就在民间美术广阔的空间之中。但是,他又深谙作为一个当代画家,乃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将孕化于心的资源变为新的形式语言。在信手拈来的创作时刻,他的感觉一方面联系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语言,一方面驻落在表达生命情怀这个主题中,这种牵涉传统资源和当代感受的创作方式,使他的艺术具有一种可以称为观念性民间风格的面貌。他的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平面化结构,在对称的形式中进行符号的重组,在强烈的色彩中注入感兴的意味,尤其承袭了民间美术直接的、朴素的审美特性,营造出一片充满生命和生机的世界。  在他的新作中出现了撒滴手法,很值得玩味。粗通艺术史的人可以联想到抽象表现主义,联想到行动绘画等等现代、后现代的艺术潮流。这种方式可以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随心所欲,把沉积在内心深处的感受畅快淋漓地挥洒出来。在民间美术中找不到直接的来源,但民间美术自由的形式美感、讲究过程的艺术体验等等因素,却足以支持他的行动。在他的画面上,积墨般的效果传达出雄浑的结构,点的重叠构成了画面的充实之美。时而沉重时而轻盈,充满画面的点具备了文人水墨画的玄妙,仿佛光影的抖动,但裹挟着淳朴民风的色彩,使这样的作品在阅读上并不晦涩,气韵贯通。借用一句古语,“气韵既高,生动不得不至。”“气韵”与“生动”在他的画中相依相伴。  潘鲁生的又一类作品是更加观念的,他选取了意味深长的传统中国人物形象母题,使用特殊材料,运用现代技法,形成了与今日现实生活景观相映照的图式,或者说,为今日现实生活增添了一方带有吉祥、幸运、祈愿意涵的民间新图像。通过线的拙朴风格与平面化的视觉营造,体现出当代文化趣味与审美取向,每幅画都同时具有再现性、抽象性和装饰性。这些借鉴年画的“现代门神”,通过勾勒出的人物和红、黄、蓝、紫等颜色的线条,形成强烈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岁月一样匆匆的痕迹,划过凝固的古老人物造型,别具了一种装饰味道,也再现了生与再生这个民间艺术的永恒主题。  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冲破所有旧的束缚,潘鲁生先生努力地使古老的艺术进入新的、更新的世界,达到了民间艺术与现代精神交融的境界。通观其诸多心血之作,新奇的观念包裹着古老的寓言,精彩的画面分割着时空的转换,浪漫的生灵之歌交织成生命的畅想。  #p#分页标题#e#

2007年5月于中国美术馆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