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吴念亲:浅谈“汉代玉衣”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49:25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史书中称“玉匣”、“玉柙”。汉代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史书中称“玉匣”、“玉柙”。汉代统治者使用玉衣的主要目的是为显示其尊崇的社会地位,并相信玉衣可保尸骨不朽。玉衣的出现大约是在西汉的文帝和景帝时期,属于这一时期的实物目前已发现于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江苏徐州北洞山汉墓和山东临沂洪家店汉墓等。

玉衣

图1 刘胜玉衣出土时状态

  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满城县的一座小山丘上,发现了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的墓葬。在刘胜和窦绾棺内的尸体位置上,分散着许多小玉片,它们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精心修整和研究,终于复原出两套完整的玉衣。玉衣的外观和人体的形状一样,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大部分,各部分都由许多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玉片组成,玉片上有小的钻孔,玉片之间用纤细的金丝加以编缀,所以又称为“金缕玉衣”,共用金1100克,这些金丝都经过了细致的加工,并且随部位的不同,既有圆型、扁圆型和麻花型的,也有单股和用许多股金丝拧成的。

玉衣

图2  复原后的刘胜玉衣

  目前考古发现的玉衣有34套,形制基本相同,但在使用编缀玉片的缕丝上存在着差别。除金缕外,还有银缕、铜缕和丝缕玉衣,缕别的不同反映了玉衣使用制度上的差别。西汉的葬制,皇帝和王侯的玉衣皆可以使用金缕,从考古发掘中看,西汉诸侯王和列侯的玉衣大多数是金缕的,但也有银缕、铜缕和丝缕的。东汉时期,玉衣分级使用的制度已经确立。《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在发掘出土的资料中,可以确定为东汉诸侯王的除中山简王焉用鎏金铜缕玉衣外,其余如中山穆王畅、鲁孝王庆忌、陈顷王崇、鼓城王、下邳王等,皆用银缕玉衣。刘焉的玉衣使用鎏金铜缕可能属于当时皇帝的特赐。《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记载,刘焉与窦太后及窦宪兄弟关系密切,死后丧葬规格特别高, 制度余国莫及 ,因而特赐鎏金铜缕玉衣是完全可能的。亳县董园村一号汉墓的银缕玉衣可能属于始封的列侯,蠡县汉墓的铜缕玉衣应是嗣侯使用的。可见考古发现的东汉玉衣,其等级制度与《后汉书-礼仪志》所载基本相符。

玉衣

图3  复原后的窦绾玉衣

  玉衣是汉代中央朝廷手工业作坊统一制作的,皇帝把它作为礼物赏赐给各地的诸侯王及贵族。当时中央设置了一个专门制作丧葬品的机构,称为东园匠,玉衣就是在它的监督下制作的。玉衣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用的玉料要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这需要有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相当惊人的,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费10余年的功夫。

玉衣

图4  复原后的南越王玉衣#p#分页标题#e#

玉衣

图5  玉衣的头罩

  东汉灭亡后,社会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厚葬的风气逐渐衰落,统治者也无力再制作玉衣殓葬。在兵荒马乱的形势下,汉代帝陵都被盗掘一空,盗掘者取出金缕玉衣加以焚烧,尸骨也一并化为灰烬。有鉴于此,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殓葬制度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