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什么令图象时代的绘画成为绘画?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6:23:05
  多数人认为《好果子》意在揭示消费时代的畸型消费观对人类生存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我们对《好果子》完全可以作另外一种绝然不同的解读。

  杨国辛在用他的《好果子》提醒人们理性地审视我们所处的消费时代及其消费文化的同时,也在向人们发问:是什么令图象时代的绘画成其为绘画?  或说是在引我们思考:  在我们这个因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而充斥着形形色色虚假时髦图象和泛滥着各种各样惊世骇俗观念的时代,绘画何为?  这里所说的“绘画”并非仅仅只是手工制作图象的意思,而是如贡布里希所说“制作好的图画”亦即创作“可以在价值上作判断的艺术品”的意思。  杨国辛的一系列以《好果子》为题的绘画作品在受到欣赏者喜爱的同时也受到评论界的持续关注,显然并非仅仅因为它们以通常所谓的“绘画性”表达了某种高尚而神圣的人文精神或情怀的缘故。尽管有评论指出他的这些作品运用的薄涂、混色技法炉火纯青,色彩艳丽.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这或许是一般欣赏者喜欢《好果子》的原因,却并非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应该说评论界饶有兴趣、反复议论的还是隐藏在这些“好果子”背后的观念和思想。  多数人认为《好果子》意在揭示消费时代的畸型消费观对人类生存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有评论认为艺术家想表达他的真与伪的观念,揭露现实生活里的虚假,他的纯手工精心绘制却看起来象是数码成像或喷笔绘制的性感、色情的”好果子”不但不能吃,甚至会让我们变成没有灵魂的躯壳。批评家鲁虹则认为杨国辛画中的“好果子”一点也不真实,乃是因为“反人性、反自然的异化性生产与消费已经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方式都处在了不易觉察的非自然的状态中,更危险的地方在于,这种非自然状态还被人们包装得无比美好。”当然,言下之意“好果子”一点也不真实,恰恰是《好果子》对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真实写照。  然而,消费社会应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事实上人们正在日益体会到消费的乐趣,如社会学家所言,今日的消费就像弥漫的空气一样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构成整合人们行为的重要力量。且不论上述对《好果子》的评论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也不管艺术家本人的创作初衷如何,细读《好果子》,你会发现艺术家为我们呈现的实际上是关于消费社会的有多重文化意蕴的形象。我们对《好果子》完全可以作另外一种绝然不同的解读。我们完全可以将那些拥挤着的、充塞着画面的,画家兴致勃勃地用类似广告平涂手法精心画出的表皮光滑、色彩鲜艳夺目、闪烁着耀眼的物质主义光芒的“好果子”,看作是充满了时代精神内涵的消费文化符号,并且尽情体验这些符号带来的文化认同的快感。因为如社会学家所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今天早已让位于符号拜物教了。事实上,这一解读倒是很能解释杨国辛的《好果子》何以能在我们这个电子媒介如此发达,电子图象铺天盖地的时代,仍能不胫而走,受到众多欣赏者青睐的原因。  不论作何种解读,都让我们看到了杨国辛的《好果子》作为图象时代的绘画所具有的一些特殊品质和内涵,其中最可贵的乃是它所秉持的文化批判精神和它所具备的社会学层面的丰富内涵。依我看,只有这种品质和内涵才能使图象时代的绘画真正成其为这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史家将传统的肖像画称作“压缩了的人物传记”,套用一下,我想完全可以将杨国辛的《好果子》及其近期创作的《天使无言》、《城市表情》等作品称作“压缩了的消费时代的图象社会学”。中国的古人认为:“画令人喜不如令人惊,令人惊不如令人思。”杨国辛的这些作品既令人喜也令人惊更能令人思,或许这正是图象时代的绘画理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