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文化背景下的文备水墨画
当今中国画坛,传统文化和西方美学思想同时对绘画的创作与批评起着重要作用。文备的艺术创作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他即以开拓者的姿态现身于现代书法、现代水墨创作领域。作为一名现代艺术的先锋人物,其引人注目之处虽是现代艺术形态,但在其背后却是长年累月对传统的深切研究。文备与我是大学同班同学,早年受过规范的科班训练,他嗜读古书、笃信佛学和刻苦研究的精神在同学中人所皆知。他今天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把握住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之脉,是传统绘画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生发的结果。 文备在其书画作品中表现的是他对历史的感怀与人生的体悟。他用一种“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的方式履行着他的人生信念。这种信念是一种释道儒合一的精神。文备在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认识中,感悟到艺术是渗透着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的外化形式,而水墨画正是表达这种感受的最佳途径。中国水墨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身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崇尚精神对自然的寄托,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之上,而这种统一和谐又以水墨画的审美体验为理想中介,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文备信奉佛教。他的很多水墨画表达了他对佛陀的感恩情怀和对佛学的参悟。佛教“色即是空”是将自然宇宙全然看空,自然界的一切,轮回于世间之万物生命,都是一种“空”。佛家对美的认识,是推崇“美由心造,心融万物”,并且提出了“心悟”。文备的水墨画就蕴含着他对这种美学观的认识,其中的虚空禅境,即是他以“空”体现出了的佛家“无相之象”的道理。此“空象”引发了“空白”之美,同时给观赏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在文备的水墨艺术中,表现得最多的便是佛陀境界的空灵,他的作品意境上接宋、元,并受到明、清诸家的影响,如:《丢却红尘事,静坐独赏荷》、《千江有水千江月》、《花自飘零水自流》、《雪里已知春信至》、《大海潮生时,惊涛来似雪》、《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都充分表现了他的思想与情趣所在。 国画“墨分五色”,指的是在黑白之间笔墨所展示的丰富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美学对水墨画的发展变化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备水墨画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无论笔墨技法还是结构章法,都表现出虚实、浓淡、燥润、厚薄、藏露、意境等审美关系,都指向“气韵生动”这个终极目标。 中国的美学思想突出的是情感的寄托,让人畅想,发人神思。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在释道儒三家哲学思想交融并存中产生并发展的。在文备的水墨画艺术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这是在中国传统美学基础上,恰当地融入当代审美意识而形成的,是充分运用对文化与审美的理解去发展水墨画的结果。 文备书画作品的根本价值在于:汲取中国本土文化之养料,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启迪下,开辟出许多新途径,营造出一种寓传统于现代的境界。这是一种突破,也是中国水墨画的希望所在。
- 上一篇: “图变”——冯斌与他研究生的中国画当代性研究
- 下一篇: 中国书画的历史与现状(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