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画稿变体历程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毛本华 王刚 鲍璐 郝米嘉
2007年3月,油画《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创作组毛本华、王刚等人再次到兰考县深入生活。为了画出兰考人民心目中的焦裕禄,画家反复推敲。此前,他们的第二轮画稿已在年初通过了初选。画面上人物众多,场景广阔,还画出了比较深入的油画色彩稿,方案接近完整。但2007年开春,全山石老师向《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画家传达了创作工程专家组对草图的意见,建议下个阶段的重点是解决画面过分依赖大场面、依赖密集人群的问题。
参照专家意见重新审视第二轮草图,画家发现画面上现有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似乎是在讲述焦书记改变兰考的“除三害”措施。尽管也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但画面上最抢眼的还是“讲故事”。画家开始重新思考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历史画的特性问题;思考在历史画中如何有机地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思考怎样把历史人物的塑造放在核心的位置上;以及怎样用绘画自身的方式去达成这些目标。一开始,画家准备对已有的第二轮草图“动小手术”,做局部修改,但很快发现小修小改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在做新的构图时,画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更情感些”和“更绘画些”的路子,但苦思冥想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当时正值植树季节,便决定趁机再到焦书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和农民一起种树去。
自申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选题以来, 创作组多次到兰考农村深入生活。在当今的兰考,寻找上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刚到那里工作时悲凉的乡野景貌,找一块盐碱地、一个光秃的沙丘,已不再可能。他们不仅找不到画面的环境形象素材,人们的精神状态、衣着打扮,也和那时大不相同。自从焦书记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开展植树造林以来,这里已经到处是林粮间作的农田、遮天蔽日的泡桐。在今天的兰考,唯独没有改变的是乡亲们对焦书记的景仰和怀念,这份深厚的情感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听说画家要画焦书记的事迹,他们争着给画家当模特。画家要付给这些农民模特误工报酬,可他们死活都不要,他们说:“这像什么话,要不是我们得了焦书记的益,哪有今天。”在兰考农村,画家们为这个选题积累的大量体验,很大成分上是情感的体验。正是这些融会着生动视觉感受的真实体验拓展了画家的思路,使实地采集的形象素材鲜活起来、有了生命,也使重新构图有了操作的可能。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新构图,仍然是焦裕禄与兰考农民群众在一起的场面,但人物活动改为植树造林,人们扛着树苗走向沙荒地。这使画面上出现的人物数量减少了一半,气势反而增强了。在兰考植树现场的经历启示画家做出这个构图。当植树的农民用手举、肩扛或车推,把树苗(在当地被叫做“树栽子”)运向另一块田地时,画家被天地间的人群、树苗的剪影形象所震撼,情绪和4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这是综合了人物和环境,综合了动势和情感的图像。虽然只是一个劳作的片断,却可以发展出以一当十的画面。这就有了后来相对固定的构图框架。回顾这次草图变体的前因后果,画家们说:“是兰考改变了我们。”
在以这个画稿为基础绘制等大素描稿的过程中,画家们带着草图照片,在焦裕禄同志的女儿焦守云的陪同下再次到兰考县双杨树村深入生活,访问当地的干部群众尤其是老人。画家请包括焦裕禄的亲属在内的乡亲们对草图评头品足。当地的干部群众和焦裕禄同志的亲属对画面的内涵和它所表达的历史感十分认同,并且热情地给画稿提意见、出主意。画家们回忆说,那次下乡的任务主要是补充素材,以便把构图中的人物形象画得更具体,但最大的收益却是听到了兰考人民的想法,了解了观众对这个选题的具体期望,懂得了要画好焦裕禄题材的作品,首先要经得起兰考人民的评价。#p#分页标题#e#
怎样把握主要人物的精神状态,是画家十分焦虑的问题。草图曾经设定焦裕禄的面部和其他人物保持一致,处于室外散射光线下的正面角度,以此追求重复元素所积加的视觉力度。然而焦裕禄逝世前留下的肖像照片非常少,塑造他的正面形象几乎找不到合适的照片资料。为了实现这一构思,并在符合画面条件的同时尽量做到肖似,画家在周围找模特、做泥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接下来,在对人物姿态与相互关系做进一步探索时,画家又一次做了重大的改变:把焦裕禄面部的朝向改成半侧面,使他的动作姿态与身边的农民有明确的交流。因此,焦裕禄的形象素材也改为那张群众最熟悉的半侧面照片。与此同时,焦裕禄身边的老农的动作方向也做了调整。创作过程中对人物动作、表情进行反复改动。
有了和农民共同植树的真实体验,使画家更加理解当地农民针对画中人物动作细节所提出的意见。画面右侧推车运树苗的一组人物,就是按当地的生产劳动习惯重新组织的——“后面的人一定要用力向下压”。画家还采纳了兰考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当年一起植树的有林业技术员,在兰考选用泡桐树就是焦书记向林业技术人员和老农调查研究后的决策”,画稿也为此增加了林业技术员的形象。
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背景年代至今,已经有40多年了。当年焦书记访贫问苦的对象,还有他树立的劳动模范,几乎都已经去世了。大多数见过焦裕禄的人当年只是少年,除了从父辈那里听到的,他们对焦裕禄的认识是非常感性的。有人回忆说:“焦书记家常着呢,挖排涝沟时和我们一起干活,他们告诉我这是焦书记,我当时还不信。”这样朴素的话语提示着画家,一定要下工夫去表现人物之间生动的相互关系。这也让画家不禁感慨:“我们现在不画焦裕禄,以后的人画起来难度更大。”
历史事件是无法复制的,历史画的创作构思要依赖于对史料的占有与运用。通过历史文物激发视觉联想是构成历史画形象不可回避的途径。在创作中如何运用文史资料,油画《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画家深有体会。比如对画家构思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相关报告文学,它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始末做了全方位的展开,帮助历史画画家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把握事件的内涵。但历史画不应该只是文字史料的绘画版本,只研究文字资料不可能解决全部的绘画构思问题。对于历史画的创作来说,关键在于通过这些案头工作,是否得到了契合选题内涵的足够的视觉心理的刺激,是否能够形成视觉形象意义上的画面图象,当然也包括画面的构图形式。在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深入生活,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去主动地获取情感氛围的体验,是一项与搜集可视素材同样重要的工作任务。
- 上一篇: 油画《大庆人》的创作思路
- 下一篇: 解读田卫平的油画《地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