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干杯——苏新平个展”登陆纽约中国广场画廊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6:07:17
  做为艺术家,苏新平对文化的使命和创作的热诚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遗。2008年9月4日,在纽约中国广场画廊开幕的“干

  做为艺术家,苏新平对文化的使命和创作的热诚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遗。2008年9月4日,在纽约中国广场画廊开幕的“干杯——苏新平个展”再次让观众领略了苏新平作品的独特魅力。此次由知名策展人贾德?陶利 (Judd Tully)策划的苏新平个展,是纽约中国广场画廊继举办赵能智、叶永青和沈敬东个展之后推出的又一重量级中国当代艺术家个展。

  苏新平的画中有很多抽象的成分,因为他的画幅很大,平涂的面积也很大,很多地方看上去就像抽象的拼贴,局部地看,很有一些极少主义的味道。苏新平作品的颜色不是出于极少,而是出于版画的经验。他的长处在版画,但不能直接把版画放大来取代油画,油画的巨大空间适合他亲身体验的需要,但必须经历版画语言和叙事性的转换。对于苏新平来说,形式寓于观念,版画语言的转换却看不出版画的影子是他的制胜之道。他把套版的经验用于油画,关注的不是版画的效果,而是强调两种颜色之间的过渡。大色块的对比、强烈的明暗反差、单纯的构图和造型,总是比正统的油画显得更有现代性。苏新平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表现直接的视觉效果并不难,因为别人已有成功的经验,难的是表达自己的观念。套版只是一个观念,不是用油画来复制版画,两种颜色的过渡和衔接意味着一种生命的状况和身体的体验。

  与低沉的“风景系列”不同,此次展出的“干杯系列”是非常热烈的红色,这种方式可以追溯到他在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乍看起来,苏新平的“干杯系列”作品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此次展出的这批作品与当时生于芝加哥在纽约发展的艺术家利昂·戈拉布(Leon Golub)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比起戈拉布暴力特征明显作品,苏新平的作品更温和更具有象征的意味。

  如同“风景系列”的土堆不能细化为具体的现实一样,“干杯”也不是题材的抽象和现实的影射,和“风景”一样,也是在套版中回溯往事。 “干杯”的红色是对90年代的灯红酒绿的抽象,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在好似冒烟的、被污染的红色背景下高举酒杯,但观众却无法看到他们敬酒的对象在哪里,加上被故意拉低的地平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莫名的深沉与孤独感。

  在绘画的技法上,“干杯”的套版不是两块颜色的对接,而是几块颜色的重叠,在红色上复盖黑色和白色。与“风景”相比,“干杯”更加版画,尽管他是以油画的程序完成此系列作品,但整体效果却似黑色直接压在红色上。

  对作者来说,形式总是依托于形象,而形象又依托于社会。版画的形式、画面的形象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使苏新平身陷“自我的审视与外化的关照”之中,这样的矛盾使其作品愈发深沉而充满艺术的张力。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