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画专业毕业创作的一些思考
中国画专业是我国自有西方美术学院体制以来就有的传统专业。纵观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画发展,我们在感叹由学院体制所带来的中国画巨大转型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中国画的未来发展之路以及学院在这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学院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师带徒的强调血统传承的传统模式,也有别于以传统研习为主的画院以及民间模式。学院的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学生在熟知中西方艺术史的基础之上,在中国画发展的上下文关系之中思考如何将本专业的创作融入到当代的文化格局之中。与其它一些艺术形式一样平等的参与到时效问题的讨论之中。然而,中国画的创作有一套自身非常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创作方法论。因此,要让创作主体从这个封闭的体系之中走出并以一种开放、客观、冷静的心态面对不同的文化对自身的影响远比想象之中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欠开放的心态导致参照体系的局限
闭门造车式的创作方式是毕业创作的最大问题。中国画的发展有其自身相对完备的且相对独立的技法系统以及理论和批评体系。这就导致艺术家自然的在中国画自身内部的逻辑体系中思考创作的全部问题而忽略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借鉴,更不会将中国画创作放在当代文化的大的国际化背景中思考和判断。我们警惕文化同质化,但同时又对这种将中国画的发展放在狭隘的民族性探讨中的做法深表忧虑。(诸如“中国画只要沿着自己的路子走下去一定会前程辉煌,光彩照人”的说法。)这种貌似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民族自卑感的表现。我们应该在平静、平等的关照东西方文化的同时寻求本土归属感;应在言说“全球化”的同时不忘自己的中国身份;应在承认主流的同时反主流,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当代的文化语境。
二、主题局限使其丧失表达上的多元
为传统形态中国画提供养料的是中国先前的农耕文明,这一点可以在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中看出。表达的题材也多有限制,有时还需按照一定的程式制定主题和技法。然而历史进入今天,中国社会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求变。使自己的作品切入现时,结合自身反应当代人前所未有的精神力度与生命空间,真正在当下的语境(时间概念)之中思考自身的创作。具体到毕业创作中,则要求我们充分肯定和强调每位创作主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他们的判断因材施教。尊重个案也就是尊重多元的艺术表达。
三、过分强调技术至上以及形式主义的困惑
中国画创作在题材的制定上由于山水花鸟人物的分科,就好比一个人在出发之前就已经预置了三个通道,不进入则无法到达目的地.因此大家从一开始也就很容易进入一种模式化思维环境之中,一步步按照既定模式定制主题.然而艺术的表达因该是自由和无障碍的.学院之中的中国画教学很容易排斥自由精神而看重程式,并将艺术技艺、语言样式、或者某种手法材料模式化,并变成一种纯粹的技艺比拼。这其实也是所谓"学院派"的问题所在.或者过分地追求官能感受,玩弄中国的特色工具和某些现代主义样式的简单组合;在整体布局上玩点花样。或者无病呻吟地追求个人情感的病态表达。这些现象都反映出艺术家独立判断和自由精神的缺失,最终造成艺术内容的朽腐、艺术表达的荒芜和艺术心态的扭曲。无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衰竭,还是中画现代水墨画家们最后硬着头皮的冲刺都在证明形式主义的巨大困境。“不管你去哪里,你只能从你所在的地方出发,起跑线不可能在艺术中(波普尔)。”我想在现在看来,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都应这样去做。我们谈论笔墨,而笔和墨无非是工具,至于历代积淀下来的笔墨技艺也无非是画家任意取之的文化资源。我们谈论“笔墨当随时代”,问题的关键在于艺术家对“时代”的捕捉,是否真正“生活”在今天.#p#分页标题#e#
在认识和分析了毕业创作可能遇到的这些困境之后,了解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也是非常重要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分类:
1,传统派。这其中又包括主张回归绝对传统的原教旨主义(主张跨越革命国画传统,回到清以前的道统);还包括站在传统的文化逻辑中求变的传统改革派;同时,也包括对传统符号简单利用以换取市场回报的作品。
2,学院派。重技术,重传承,重基础。这一派具有相当大的比重。
3,实验水墨。这一派主要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形式变革。同时也包括一些在表现形式上有更多思考与延伸的作品。
4,都市经验。由农耕文明到都市文明的转变带来了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改变:一方面是视觉经验的改变,意向的线到摄影术产生后的图像体验;另一方面是强调生存感受与生命的深度体验的作品。
中国画系的学生应该以此为基础判断和思考。在中国画发展的上下文关系之中结合自身的经历阅历,放眼大的当代文化背景,在当下的语境中思考毕业创作……
- 上一篇: 赵奇画艺品读
- 下一篇: 肌理效果与版画创作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