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西部——李宝峰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研讨会主持人)
李宝峰先生人物画展,我个人看起来这样的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并不是太多见,他的80多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里面展出,我看的时候首先是眼睛一亮。现在我们的画坛非常繁荣、非常热闹,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好画家很难,要做一个人物画家更难,做一个好的人物画家难度是非常大的。李宝峰先生46年在甘肃,在我们国家的西部四十多年一直这样追求,我觉得他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他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冯远先生也提到,李老师的老师也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是经过非常严谨的学院教育获得的造型基础。
第二,执著的艺术精神,没有几十年的艺术精神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第三,勤勉的劳动态度。
李宝峰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真诚是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刚才我为什么强调眼睛一亮,因为我觉得李宝峰先生超过了他的年龄,他这种追求,他的艺术语言的探索,我觉得是非常少见的。他对于这种艺术语言的独特理解,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当中,我觉得他四十多年这样的艺术经历,他的艺术历程对于我们当代中国画坛,尤其是人物画坛有着重要的启示,这正是今天我们的研讨会要进一步研讨的。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博士后指导导师)
李宝峰属于解放后的第二代人物画家,他在鲁美附中和本科学习9年,包括静态人物与动态人物的两种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许多画家所缺乏的。李宝峰多年做出版编辑工作,画了很多的插图和连环画,李宝峰长期坚持到生活中寻取画材,有丰富的形象积累。他笔下的藏族人物比大量同类题材的作品更生动、自然和赋予个性。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李宝峰强化笔线与墨块在造型中的作用,突出了线性的作用,提高了笔线本身的质量和表现力。但他并没有轻易地抛弃适当的光影方法,中国人物画传统薄弱,其固有的画法难以适应画现代画的需求。20世纪的写实传统都不免偏颇,前者会失去中国画的语言特色,后者会失去对人物深度的刻画。这两年李宝峰用了中国画画法,这是他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他探索融合笔墨方法与素描光影方法一贯路线的继续。在我看来他这一探索已经超越了他的老师王盛烈先生,当代人物画在形式表现上的倾向,一是追求平面的构成,二是追求变形性的表现。真正坚持写实并保持高水准的已经不多了,其实对于表现当代人物世界,写实人物画有很大的潜力与优势,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掘。从这个意义上李宝峰的坚持与追求是值得借鉴的。
我在三年前写的一篇短文中说,兰州有久远的文化传统,李宝峰的经历与创作都处在高状态,我认为他要突破的难点不在画法,而在创作观念方法,能否突破地域风情画的局面,大变革时代的西部在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精神各方面的真实,他们的苦与乐、悲与喜画家真正很少触及,要切入西部人生活的独特视觉,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新的历史感。当然这不仅仅是李宝峰一个人面对的课题,但他呼吸着那里的空气,熟悉那里的一切,就站在突破的边缘。我们对他寄予希望,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我现在还坚持这一看法,谢谢大家!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
在人物画的发展中,这种表现现实生活的非重大主题的作品,是很难在人物画创作领域中能够被人们所瞩目,因为他不是以一件作品来让社会感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来让社会认识。就人物画而言,我想李宝峰先生几十年来的努力,今天呈现给我们的,使我们有机会反思在如何表现西部题材,如何使西部的人物画的表现能够和西部的宏伟、粗犷,这样一种风格相吻合,这是一个时代的课题。
当代像李宝峰先生这样的画家,我认为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坚守在西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一以贯之地反映西部的生活,坚守在自己所熟悉的土地上去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和生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分页标题#e#
杨力舟(中国美术馆原馆长)
李宝峰的内心,是潜心做学术的。我们从他的展览里面看到大好的形势,真正做学问的人大有人在,李宝峰先生是一个典型,他潜心艺术的精神可佳,成果丰富。
李宝峰的画对西部充满了真情实感,这点我体会比较深,因为他画的那些人物我感觉非常深切,真正画出了西部人的欢快和幽默,而没有附加更多的有意拔高的内容,而是生活真实的面貌。所以对西部人物性格的刻画做到了真善美,所以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特点。
李宝峰先生一直在琢磨造型和笔墨的结合,画人物画很难,就是又要造型,还要性格,还要把笔墨体现出来。所以李宝峰的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过去中国画容易画重复,黄胄先生过去讲过,画过三个人就容易画重复,李宝峰先生形成了自己的笔墨特点和人物造型特点,一个综合性鲜明的个人风格。所以我觉得李宝峰的人物画是当代人物画方面一枝鲜艳的花朵。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西部少数民族有欢乐、明快和丰富多彩的一面,我们很高兴从李宝峰的作品里面看到了多种侧面、多种视觉、多种情境下的西部形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规模和视野,表现了西部底层民众的形象,我觉得这点是值得祝贺,也是值得我们大家研究的。
由于李宝峰先生在早年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所以连环画和插图的构图和他的人物处理,包括笔墨处理的习惯,现在还可以依稀可见。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宝峰先生的绘画,在生活上、题材上坚守西部,在造型上、笔墨上坚守写实,这两点都非常可贵。刚才杨力舟先生谈到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这是当前人物画创作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写实造型和中国画笔墨的关系,我想李宝峰先生的作品可以说也做出了很有成效的探索。再有就是笔墨随着人物造型的不同而变化,我觉得这是李宝峰绘画的特长,他画新疆人物、藏族人物、印度人物、甘肃人物,实际上他采用了不同的笔墨造型的手法,不是单一的。
徐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我认识李宝峰先生的作品是在2006年11月做的“农民、农民”的展览上,我当时选了一张他的《岁月》作为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所以我接到李宝峰先生展览的时候,我脑子里是这样的印象。那件作品之所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从精神上,我感到他对西部人的生命历程、西部人的经历,以及西部的历史和他在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的位置,我觉得他有一种大的宏观的把握,对这个作品我印象非常深刻。
今天又看到李宝峰大量的另外一面的作品,就像刚才所说的带有明朗、欢快,还有硬朗的西部人的造型,他大概是在目前中国人物画当中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位画家。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李老师在画面中赋予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李老师的作品中,这一特点很鲜明,也很珍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深刻地表达,我感觉体现出了一种很强的精神性,西部人的快乐、宽厚、纯朴和坚韧,在李老师的画中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
再一个特点是李老师画作中体现出语言的自觉,我感觉这也是他绘画中很突出的特点。在李老师的画中,我感觉他已经意识到笔墨不仅仅是一个造型工具,而且它应该承载精神取向,我们看到,在李老师的画里面,不同的题材都会做一些调整。他画藏族题材笔墨要厚重得多,但是,他在画一些比较欢快的新疆题材时,线条用得多,湿墨用得多,因为不同的笔墨形态,它能透出不同的审美感觉来。在欢乐、愉快的画面中不宜过多地用焦墨,应加大笔墨水分,这种感觉会欢快,画面也更轻松或者更优雅,在李老师的画作中,他对待不同的题材,要表达不同的境界,他会自觉地调整笔墨的语言方式。显然在李老师的绘画上,在笔墨语言的驾驭和把握上非常娴熟,而且非常自觉,能够根据不同的表现题材运用不同的笔墨方式。#p#分页标题#e#
- 上一篇: 面对“国家收藏”不要无利不起早
- 下一篇: 论画家范保文的用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