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生:独辟山水油画的蹊径
面对《雪原》《云山》《晨寂》《泰山之松》等作品,画家吴冠中指出:“大自然之貌,在作者眼中,是画是诗,寄寓着腾飞与超越,于是表现手法千变万化。……王秦生寂寞地在生活中品尝古今,将古代纯朴的人生之美化成今日之宽宏与壮丽,这是他独辟蹊径的艺术创新之路!”近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山西省美协共同主办的“古韵新风·王秦生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集了画家王秦生自2006年以后在北京创作的作品,是他沉默多年,潜心探索油画创新之路的一次集中展示,所有作品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他用油画手法和色彩语言重新诠释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了数十幅既有传统形式和造型结构又附合现代审美韵致的山水油画,在艺术上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
王秦生生于1945年,山西平遥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长期在山西从事美术创作,20世纪70年代就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崭露头角,不少作品成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长廊中极其珍贵的藏品。他的中国画《啊,祖国的瑰宝》《故乡》等曾在全国美展上获奖。除了绘画技巧的成熟之外,他对于中国绘画的精神美和境界美也有了新的追求,并力图将油画的色彩语言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当中,从中已经可以寻觅到他探索和创新的最初轨迹。
1991年,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吴冠中师生作品展,这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一次转型,由主题性绘画转为乡土和风情,由中国画转为油画。他的油画作品不仅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而且也力求从中体现出中国绘画的审美情趣,为他以后的第二次转型做了铺垫。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王秦生访问西欧,历时半年,考察了西方古典和现当代艺术。吴冠中曾评价说:“他到西方世界观察现代和古代艺术,有所悟,大悟。”此后,王秦生沉寂了近10年,开始了他创作生涯中第二次转型的漫长思索。
他的思绪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时代与未来之间翻腾跳跃。翻看中国传统山水画,他在龚贤、八大等古代大师的作品中惊奇地发现了现代绘画的造型因素,于是“借题发挥”诞生了他的系列山水油画,开始了第二次转型的艺术实践。
王秦生的探索使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具有了新的内涵和价值,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绘画的表现手段,将为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打开一条便捷的通道。同样,他融合传统的油画创新对于我国的油画创作也有着启示和借鉴的价值。清华大学教授袁运甫认为,王秦生把色彩的感觉提到精神性的高度,非常微妙的色感表现,成为他再一次用油画工具来表现中国画境界的一个制高点。我们中国画家讲笔墨,总是很难把其他很多因素同时摆在一个课题的高度中来思考,但是他做得很全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则认为,王秦生的油画抓住并深化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老境美的意境。如果说一般的山水画是萧疏简淡的老人,而王秦生的山水则是深邃厚重的老人。在中国山水画的气韵、境界之间,又加入了深邃、浑厚的气韵。
中国油画进入当代可以有不同的途径,而美术史家、评论家王镛认为,王秦生的油画创作走的是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路子:“现在很多油画家也在从中国传统绘画资源当中借鉴一些元素,但我觉得简单用油彩来模仿中国画的笔墨是浅层次的,要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还是要深入地去探讨它的写意精神。这个写意不是简单模仿皴法这类技法层面的东西,而是要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吴冠中说“他与八大、龚贤等人对话,谈人生体悟,谈绘画之效应,他用今日造型的新观念,发展他们的所思所求,用钢筋替代木结构,用概括替代铺陈,重视整体形态的动与静及新颖势态的营造,扬弃重复与累赘”。#p#分页标题#e#
艺术创作如何体现传统和现代的连接与转换、如何实现东西方的融合,王秦生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他的艺术实践和成果无疑有着观摩和研讨的价值,已经引起业界专家和美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吴冠中说:“王秦生钻进过学院式、传统式绘画技法,而且功力不浅,他以这些程式手法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艺术必须探寻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何在?他沉默了,沉默了多年,他少发言,只思索。”现在,王秦生也“发言”了——他说,希望用今日造型的新观念与古代大师们对话,发展他们的所思所想,赋予古代山水画艺术以全新的意蕴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