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赵力: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私人水墨收藏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55:54
虽然山东、浙江两地的私营企业主基本同时「入市」,但是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八十年代国内私人收藏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执行是最重要的背景,其中国内艺术品市场管制政策的解禁和解禁之后国营、集体和个人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竞争的格局初成,既为国内私人艺术收藏提供了多样化的收藏资源,也为国内私人艺术收藏带来了差异化的服务。进入九十年代,围绕著国内以建设市场制度为中心目标的社会进程,国内私人艺术收藏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形成了多样化的局面,而艺术品拍卖、画廊和艺术品博览会等西方艺术品交易模式的引入,也为国内私人艺术收藏搭建起更广阔的资源渠道和更专业化的服务平台。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的国内私人艺术收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态势,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持续增长、国内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价格效应。规模性发展的具体表现,一是国内收藏群体人数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人数已经达到一百万人以上,各地艺术品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人数也超过五万人;二是国内私人艺术收藏分布日趋广泛,近年国内私人艺术收藏已经从南部沿海开放城市向内地城市、西部城市发展,形成了更广泛的布局结构;三是国内私人收藏所关注领域逐渐全面,也就是说国内私人艺术收藏从过去偏重于书画、瓷器,走向多领域拓展,尤其是对当代艺术的关注,逐步为某种趋势;四是国内私人艺术收藏的国际化,随著国内艺术收藏力的持续增长,不仅出现了「海外回流」的现象(即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向国内的配置和流入)而扭转了中国文化艺术品单向输出的积弊,与此同时国内私人艺术收藏的国际拓展步伐,也通过对「中国价格」的彰显,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七十年代末以来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首先在南部沿海开放地区发端,之后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山东、江浙等区域为联动,最终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逐步蔓延至中西部的省份城市。其演进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改革开放发展进程同步并行。广东地区在作为发端期的八十年代,紧随深圳特区的创立而率先经济腾飞,又由于毗邻港澳,人们交流频繁便利,文化相互影响、传布,因此「港澳趣味」和「岭南气质」相互作用,形成了当时比较特殊的收藏风气:譬如喜欢工细多于粗放、喜欢色彩多于水墨、喜欢具象多于抽象、喜欢甜美情调多于荒寒意境;此外应运于当时香港家庭装饰需求而创生出的「小品画」,既反映了海外商业市场对国内艺术创作的「反作用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八十年代国内私人收藏的方向、水平和品质。九十年代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开始向北京、上海两地集中,其原因一方面是两地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公共美术服务设施不断增多、美术教育机构和艺术创作群体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则是两地的艺术品拍卖、画廊、博览会配套齐全,艺术品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然而至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随著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私人企业不断发展,以山东、浙江两省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新兴购买力逐渐登堂入室,至九十年代末期遂形成京、沪、浙、鲁「四足鼎立」。虽然山东、浙江两地的私营企业主基本同时「入市」,但是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观念比较顽固,追逐「名家字画」,由此推动了国内书画市场价格的逐步走高;二是对地域观念的执著,偏好购买乡籍乡贤书画作品,带动了鲁籍、浙籍书画家作品在市场价格上走出「独立行情」。两者之不同在于,浙江较之山东在整体上更注重艺术品的投资潜力,并善于把握入市时机和发现市场价值洼地,山东较之浙江,则缺乏对古代书画作品的鉴赏力,因而更着力于近现代乃至当代书画家作品。

  2003年秋天国内私人书画收藏突然发力,并引发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大行情」。回顾这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当中真正的支撑力来自国内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急剧增长之现实,而社会流动性资金大量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终导致价格暴涨。2003年以来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在藏家从事的行业背景上,主要集中于金融投资、房产开发、能源行业、制造业等,在资金规模上甚至突破了亿元的关口。资金的「大型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收藏专业化的发展,不仅见于收藏本身的体系建设,还具体表现在专业专家团队、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以及专业艺术机构的出现。事实上,由于目前支撑私人书画收藏的资金,主要来自近年来财富效应比较集中的行业,而当中名列前茅的金融投资、房产开发等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很大,而能源行业和制造业也与宏观经济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私人书画收藏与宏观经济、政府政策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p#分页标题#e#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