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吴念亲:“六瑞”之玉琮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54:56
良渚文化玉器在绝大部分琮上有神兽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神兽的协助下沟通天地。也有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玉琮与祭祀无关,却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息息相关,与宗族制度紧密相连。

  用玉祭天,古而有之,在西周初年,周公作礼乐,规定了祭祀制度,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中所提到的“壁、琮、圭、璋、琥、璜”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六器”即“六瑞”。实际上,无论从文献记载上,还是从考古发掘品来看,“六瑞”的形状和用途都是相当繁杂的。下面介绍“六瑞”之一的玉琮:

1

图1 薛家岗文化 玉琮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外部常刻神兽或几何纹饰,在古代主要作为祭祀土地的礼器,这种祭祀仪式在清代仍然存在。《周礼》关于琮的记载有“大琮”、“组琮”、“瑑琮”等名称,其用途分别为天子、王后和诸侯的专用礼器。

2

图2 良渚文化晚期 多节玉琮

  有学者认为,玉琮的功能远远超出了祭祀土地。玉琮通过很小的体积,把中国上古时期的世界观包括在其中。琮的内圆外方表示天和地,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即天梯。良渚文化玉器在绝大部分琮上有神兽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神兽的协助下沟通天地。甚至有学者说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也有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玉琮与祭祀无关,却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息息相关,与宗族制度紧密相连。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良渚文化玉琮的演变是从矮琮向高琮发展,由单节到多节(图2),且江苏武进寺墩3号墓墓主年仅二十岁左右,就拥有33件玉琮,那么由此推测玉琮的节数代表宗族繁衍的代数,玉琮是送给有着崇高地位的逝者的礼物。关于玉琮的功能有着林林总总的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只能说是推测,因为缺乏文字的记载。笔者认为,玉琮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可能还有除了祭祀土地之外的功能,而这些不为人知的功能更为它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3

图3 齐家文化 玉琮

  玉琮在新时期时代已经出现,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图1),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甘青一带的齐家文化(图3)、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中大量出现。其中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一般认为玉材是就近取材的透闪石质软玉,质地不纯,以鸡骨白色和青色居多;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多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细“神人”图形和弦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1987年浙江杭州余杭县反山遗址出土的神人兽面纹玉琮高10厘米、射径8.4厘米、孔径仅4.9厘米,重达6.5公斤,为迄今所见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图4)。

4#p#分页标题#e#

图4 良渚文化 玉琮王

  尽管在古书中有很多使用玉琮的记载,但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是制作和使用玉琮最繁盛的时期。此后随着制玉业的发展,其它各类玉器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而玉琮却渐渐稀少,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也许是它在古代礼制中逐渐丧失了礼器功能或被其它礼玉所取代,也可能是琮的使用已被儒家学者理想化的结果。玉琮在它流行的几千年中,其形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外表的纹饰随时代的变化而不同,时代特征很明显。因此只要把握住各时代纹饰的特征,就很容易辨出不同时代的玉琮。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