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李健亚:中国美术馆展现上世纪80年代艺术新思潮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52:20
  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一幕。成立85周年的中国美术学院便将此次的晋京展定位于展现“85与一

  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一幕。成立85周年的中国美术学院便将此次的晋京展定位于展现“85与一所艺术学府”的渊源上。近日,“85与一所艺术学府”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黄永砯、王广义、谷文达、张培力等中国美术学院走出的85急先锋们用作品及各种文献展现了1985年前后这所艺术学府内外所呈现的艺术实践。该展将展至12月20日。

  展现上世纪80年代艺术新思潮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之一,自1928年创立迄今,中国美院已走过了整整85个春秋。此前,中国美院校庆主题展便以“八五·85”为题,聚焦了1985这一年,选择了八十五位校友作为个案,重访他们的1985年,呈现几代人在1985年这一时间节点中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实践。而此次的晋京展,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和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等又再次聚焦了1985年。

  策展人高士明告诉记者,以“’85美术新潮”为开端的当代艺术在新时期中国社会的持续变革与演进中发生、发展,直至今日已蔚然大观。近三十年过去了,如何对当年这场全国性的美术运动所蕴含的艺术理想与社会意识进行历史性解释?这需要我们从二十世纪“艺术运动”的历次发生中重新建构“’85美术新潮”的艺术史脉络。为此,其将展览以中国美院为研究案例,分“历程”“论争”“突围”“新潮”四个单元,以作品与丰富的文献资料展示上世纪80年代艺术新思潮在这所艺术学府中的发生与发展,多维度地再现那场声势浩大的艺术思潮的历史成因,并试图在20世纪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整体脉络中,探讨艺术运动的历史与社会意涵,“做这个展,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姿态,我们要做什么呢?85新潮到底给我们什么能量,我们将这个展放在20世纪大历史背景下,呈现出85新潮的丰富性、矛盾性。我们不是为85新潮盖棺论定,也不是树立丰碑,而是勾连起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

  黄永砯两幅油画领衔展览

  中国美术学院是85美术新潮的策源地之一。在“历程”单元带观众回顾1928年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创建之初即展开的艺术运动的两条脉络后,展览便进入“论争”。

  1985年《美术》杂志第九期刊登的一篇题为《浙江美院的一场辩论》的综合报道引发全国性影响。此次展览的“论争”也以这场“辩论”开篇,展出了1985年浙江美院毕业展中的多件作品,以及当时那场影响全国的毕业答辩的详细纪要,包括黄永砯创作于1981年的《车间》等。此后,王广义创作于1989年的《国际会谈-必要的会谈》、谷文达创作于1984年至1985年的《遗失的王朝-静则生灵》、红色幽默小组创作于1986年的《75%的红,20%的黑,5%的白》、张培力创作于1987年的《X》等作品则展现了1985年各类艺术家的“突围”及表现出来的“新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展上还亮相了黄永砯的另一幅油画作品《1980年临摹的油画,1987年12月1日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五分钟》。高士明告诉记者,黄永砯创作的油画为数很少,此次展出了其现存仅有的两幅油画作品,“毕业创作的那张油画中传达出的艺术创作理念直接通向了他后来的达达:艺术之于艺术家正如鸦片之于人。”

  ■ 名词解释

  85美术新潮

  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出现的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美术界的左倾路线,不满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运动。如今,85美术新潮在某些时候被用来指向反学院、反体制的意识形态思潮。#p#分页标题#e#

文章来自于爱藏【李健亚专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