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国画

李清:作家画画不必大惊小怪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0:01:11
  近日,声称学画不到三个月的女作家盛可以在微博上办起个人画展,一平尺左右的小画儿每幅售价五千元,据说还将出版画册。而近些年,不

  近日,声称学画不到三个月的女作家盛可以在微博上办起个人画展,一平尺左右的小画儿每幅售价五千元,据说还将出版画册。而近些年,不少作家、诗人都操起画笔,跨行写字作画,诗人赵丽华的一幅作品《大海》以八万元成交。有人对作家画画表示赞赏,但美术评论家林锐、杨小彦认为,隔行如隔山,跨界作者专业素养的普遍缺失,使他们无法真正达到专业水平而只能停留在业余爱好者的层面上,现在的这些“文人画”只能说是小打小闹,大多数画作难以进入专业市场、与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作品相媲美。(《南方日报》六月二十三日)

  说画画的作家不是“科班出身”,应该是符合事实的。因为无论是盛可以还是赵丽华,乃至被认为书画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贾平凹等知名作家,没有一个毕业于美术学院,绝大多数也没专门从事过多年书画研习。比如女作家盛可以自称学画不到三个月,上月底举行“读画会”的传记作家陈文,也不过二○一○年才拿起画笔。然而在笔者看来,一些美术评论家拿是否科班出身来判断画画的作家们,是对作家画画的歧视,也表现出艺术观念方面的狭隘。

  首先,无论是画画还是从事其他艺术创作,都是很个人化的行为,没有一元评价标准。笔者比较同意谢有顺的观点:“专业书画家不必因其专业素养而产生优越感,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还是要有艺术的新意和个人的发现。”科班出身的书画家,可能在技法上强一些,但不代表他们的作品就好、价值更高、更值得收藏。毕竟,就像文学作品主要评判权在读者,对书画作品的评判也由观者决定。读者欣赏、购买文学作品,有多少人关心作者是否是中文系出身呢?

  其次,艺术虽然需要禀赋与训练,却原本并没什么门槛的,所谓科班出身只是现当代才有的。古代王冕放牛时自己临摹荷花,欧阳修小时候以荻草代替毛笔练字,最终都取得了较高的造诣。古代的文人多擅长写字作画,但他们并不以艺术创作为主业,也很少有人多年专业研习艺术,练习字画只是读书和从政时的副业,有的甚至还是武将,换句话说,没有几个是科班出身的,可谁会认为那些古代书画大家只是“业余爱好者”,他们的创作只是“小打小闹”呢?现代专业美术教研机构的设立,虽然有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但实事求是讲,在相当程度上也为艺术创作设置了人为门槛,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学院环境还对创意起阻碍作用。

  至于说有的作家“跨行”拿画笔,是打着画画的幌子钻营谋利,就更不值得专门质疑和批判了。钻营谋利从来不是艺术领域独有的,不也有许多官员、老板还有社会混混儿,出版文学作品或者弄各种学会的头衔吗?就是所谓科班出身的书画界人士,包括一些美术学院的教授,书协、美协的领导中间,滥竽充数、钻营谋利的难道少吗?只要不是用权力吹捧、谋利,作家画画、卖钱再炒作、谋利都无可厚非。杨小彦认为大众关注作家、明星的画作是附庸风雅,他们其实根本不懂艺术,可大众凭什么不能附庸风雅,艺术的标准凭什么要由学院派垄断?

  最后笔者还想简单说一下“文人画”。很多人把作家的画称为“文人画”,其实是一种误解。文人画,本是明末画家董其昌提出的一个专门术语,又称士大夫写意画,代表性画家是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等,多以梅兰竹菊、山石为题材,画中寄托着独特的文人情趣。今天有些作家要画“文人画”,无疑是有先天优势的。但即便他们中很多人是随性作画,水平参差不齐,也能打破工匠画和院体画的一统天下,让画坛风气更为清新、开放。仅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也欢迎更多作家乃至其他行业的人,“跨行”拿起画笔,为人生和社会增添色彩和情趣。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