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指向艺术:投资与投机之辩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艺术市场正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受到众多资本的追逐。诸多的持论者认为:艺术品已经成为与金融(主要是股票与各类基金)、房地产并列的三大投资领域。但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飞速的同时并不成熟的特点,也是世所公认的。所以,对于种种的资金的涌入,各方的认识并不一致。集中于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资金是正常投资还是投机行为? 关于投资与投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分别是:投资,泛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投入资金;投机,利用时机牟取私利。孰是孰非,已经说得非常明白:投资即使不是褒义词,至少也显得中性,而投机则明显是个贬义词。关于艺术品投资或者投机的种种说法,已有许多。综合这些论述可以发现:许多艺术专业人士(主要包括艺术家、艺术评论者、艺术经纪人)都对艺术市场中的大规模资本运作行为持激烈的反对态度,而商业界、经济界人士的观点则相对宽容。 对于上述两种认识的分歧,其实不难解释。在当下艺术界“圈子化”特征比较明显的时代,专业人士作为“圈子”中的核心人物,掌控着艺术的所谓“话语权”。而在艺术品的交易中,资本的“兴风作浪”许多时候超出了他们掌控的范围,这显然让他们感到了对艺术之大不敬。所以这种反对常在学理之外带有些文化道德审判的意味。他们的观点往往主张对于艺术品收藏要以“玩”的心态,怡情为目的,不应该以赚钱为首要目的,而是要通过收藏提高知识与品位。并且,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艺术品是一种长期投资,反对炒作与包装。 而对于商界的人士来说,更多关心的是投入资本本身利益在短时间内的最大化,并不涉及艺术及其发展的种种问题。他们关注将艺术家的作品分门别类地分析,做成类似股票涨跌曲线的某种指数,把这作为投资的依据与参照,而不深入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甚至主张、鼓励并实施投机。一本专门论述艺术市场的书,就专设了一节“艺术品市场中的投机机会”。2005年12月,某报从“投机是某种高超技巧”、“学会把握投机”、“如何进行投机操作”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艺术市场中进行投机。这种情况在近年已出现一些不良后果,暗箱操作、恶意假拍、虚抬价格、盲目跟进等都是其具体的表现。 毫无疑问,圈子化的道德审判是一种惰性力量,类似于人体的免疫机制。其作用在于可以有效地保护事物的稳定、平衡。而资本流动是一种异常力量,将刺激市场的发展。近两年艺术市场拍卖总额虽有升降,但总体来讲大幅提升,毋庸讳言,这与大量资本的涌入是分不开的。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不温不火,近年艺术市场之热闹非凡,高价迭出,固然有浮躁之嫌,却也不失是生气的象征。并且,这或许更容易实现艺术走向更广泛的公众。如果一味地追求以“玩”的心态搞收藏,那么我们的艺术市场将永远是少数所谓专业人士把持的世界。那种“士夫”呼朋唤友雅集,小圈子里的欣赏,在消费社会和市民文化壮大的今天,能说是更好的局面吗?但如果资本进入盲目或过热,太多的热钱进入到艺术市场这样一个容量不大的领域,势必造成艺术市场虚火旺盛。一旦热钱有新的出路,则对发展阶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是沉重的打击,而投机者也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 所以,对于艺术品市场近年涌入的大量资金,针对不同的操作模式、投资周期和投资目标,无论将哪一个简单地定性为投资抑或是投机,都将陷入“非对即错”僵硬思维之中,虽然不能说这二者是共生的两面,但事实上他们没有严格的区分。只能说资本这个左右艺术市场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但绝不是反动力量。卫道与激进,为许多社会现象所共有。二者无所谓好与坏,一个健康的市场恰恰需要这两方面的力量来有机地调节。并且,它作用的结果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当艺术市场处于过热的状态,需要保守力量来有效地遏止;而当艺术市场出现惰性,投机又是促使其发展与增其活力的重要策源。 #p#分页标题#e#
- 上一篇: 抽象画拍卖价格可待 市场投资行情受到关注
- 下一篇: 节后艺术品大拍汹涌而来 收藏专家为投资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