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拍卖市场不光有投资还有消费
昨日结束的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以总成交额10.8亿、92%的成交率创造了历年单季的最好成绩,《竹石鸳鸯(芙蓉鸳鸯图)》拍出1.187亿,标志着又一个破亿纪录的诞生。不过对于西泠印社的董事、鉴赏家胡西林来说,纪录不是重要的:“艺术品不光是价格问题,高价的产生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参与拍卖可以是收藏,消费,也可以是投资,但是别拿吃饭的钱来买艺术品。”
【名词解释】浮云:网络用词,意为“都不值得一提”。神马:就是“什么”
破亿的关键点
得有几个超级买家碰在一起
如果说不久前嘉德、保利拍卖的过亿拍品都是古代作品的话(王羲之的《平安帖》为东晋,保利秋拍上的《汉宫秋赋图》、古琴年代都是宋朝),那么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1.7亿元(嘉德四季本月10日创造的纪录)、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明末清初)1.187亿元成交就多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是古代的一样那么值钱么?
“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以时间来衡量,历史价值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胡西林说:“造成高价的偶然因素有很多,拿徐悲鸿来说,他的作品很多,创下纪录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但是如果有几个超级买家碰到了一起,都想买同一件作品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产生纪录。”
破亿的背后
每季都有200个左右的新面孔出现
如果套用TVB的俗套情节,那时的拍卖,拍的不是那货,而是富豪的面子。而现实中,加入拍卖市场的富豪越来越多,大大小小都有。
上周的北京保利拍卖上,超级买家私下说着参与海外拍卖的事情,不少人都感觉价格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跑那么远什么都买不回来,干脆不去。”水涨船高的成交价甚至催生了“瓷器爱国主义”这样的说法。
也有一些不信邪的,结果就是被残酷的现实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有一次,我有个朋友看中了一件瓷器。兴冲冲拿了一个亿去香港佳士得参加拍卖,结果那件瓷器拍到了两个多亿。”胡西林举的这个例子,是很具代表性的,不过他认为这很正常,艺术市场是跟着经济走的,中国的整体经济一直处于上升的状况,西泠印社的卖场上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一季都会有200个左右的新面孔出现。“今年我们没有统计过,不过如果去看登记资料的话,估计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与入行较早的艺术爱好者“空手而返”相反,刚入拍卖市场的新人们却买得不亦乐乎。昨天下午,西泠印社茶具专场里,一个操着温州口音的年轻人在拍得了一件价值14万的筒式炉之后,很兴奋地给朋友打电话:“没有多少人抢,16日,上海,就是后天,带十万去吧。”
采访时,胡西林接了一个电话,聊完之后就说:“这是一个身家几十亿的收藏家,昨天买下了一件两百多万的作品,但是另外一个朋友看中了,因为来得晚没赶上,所以私下要他转让,聊了之后,三百万左右成交。”
- 上一篇: 马未都:艺术品投资市场将直线跳水
- 下一篇: 刘益谦:艺术品收藏离不开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