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 油画

中国的泥坯的人——王炎林中国人物画评说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6-05-30 15:16:04
王炎林拒绝不了批评阐释对作品整体的解剖,思想认识插入情感直觉为艺术家带来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王炎林邀我为他的画集写文章,他来信是这样说的:“多次接触,我对您的观点印象很深。每次您发言后,我都使劲鼓掌,原因是我不同意您的观点。对一些重大理论研讨会上一些夸夸其谈的自鸣得意而远离精神层面的所谓批评家,我只是听之或离开、或激烈反对”。我注意到,为王炎林作品写过评论的著名评论家有10来位,王炎林很少提及,而他真正觉得比较满意的文字反而是雕塑家陈云岗和文学家贾平凹写的。仔细拜读,感觉其原因有二:

  一是评论家所言,大多听王炎林所说,因为他爱讲爱发言,或者是参照了王炎林谈艺录,比如王炎林说“我的画中没有优雅”,就信以为真。其实王炎林也画过平和、唯美的人物小品,即便是在丑怪、暴戾的作品中,画及女人、小孩与动物时,他也保留着一种市井美学趣味。这种市俗化乃至粗俗化的美感,固然来自王炎林对西北民间艺术的热爱,但对中国画而言,则是从优雅的文人趣味转向市民大众化的历史过程,从齐白石到丰子恺、从海派中国画到岭南画派等等,其实都有这个趋势。只不过王炎林走得更远,从美走到丑,从形式走到问题,从纯粹走到复杂,从集体主义走到了个体另类。

  二是王炎林作为艺术家,始终生活在直觉中,对分析文字有反感是天生的,而艺术家撰文则相对感性。其实他认为好的地方乃是对其生活状态的了解,而这一点对于批评尚不足为凭。王炎林拒绝不了批评阐释对作品整体的解剖,思想认识插入情感直觉为艺术家带来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王炎林对人类和动物间关系的认识,和批评依凭的理性分析,就没有什么可通约的余地。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和人作为食肉动物分不开的,而食肉动物要杀害并食用其他动物也可以说是必然而不可改变的。当然,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其自身活动导致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我们应当深刻反省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同时,由于人类文化及其对人类心理的形成作用,人如何对待动物,在精神上具有直面所有生命的象征性。所以我们要保护稀有物种,不能虐待动物,等等。而这样做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了人类作为意识动物和精神动物必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文化价值。因为人与动物之间从根本上不可能完全平等的关系而憎恨人类,甚至“恨不得为了动物而消灭人类”(陈云岗),只能视为王炎林的一种奢望,一种为了艺术创作而自我推动的极端心理,并不是他把人画丑、画怪、画残忍、画野蛮的唯一原因。要知道,他不仅生活在一个以动物为食的市俗人生的圈子里,他还生活在一个以笔墨为生的中国画家的圈子里。王炎林对于后一个圈子的反感恐怕比对前一个圈子更为强烈,因为他要在其中实现创作意图并占据一席之地,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阻力。甚至可以说,正是借助对市俗化乃至粗俗化生活趣味的认同,才使他和那些执迷于文人情结的中国人物画拉开了距离。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