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画廊销售“新趋势”
香港画廊的演变
30年前,香港只有几家画廊。其中只有两家画廊存留至今,它们都对本身关注的区块极为专精。艺倡画廊Alisan Fine Arts,成立于1981年,由香港前任总理董建华的妹妹董建平Alice King创立。她引进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包括赵无极、朱德群和高行健,并将这些为了逃离共产中国而居留海外的艺术家称为“失落的一代”。而他们如今成为市场的大明星,汉雅轩 Hanart 成立于1983 年,由艺评人和策展人张颂仁创立。在1990 年代,他几乎独力将当代中国艺术介绍到西方。他的代表性展览,1989 年后的中国新艺术China s New Art Post–1989, 在1993 至1998 在世界各地巡迴。随着中国艺术知名度提升, 成立了更多画廊。1992 年, 修尔尼Schoeni 画廊和季丰轩Kwai Fung Hin 画廊成立。展出中国和一些西方的艺术家。
千禧年后,画廊的开张更为频繁。专门经营香港艺术家的嘉图画廊 Grotto Fine Art 于2001 年开张,另一家重要的香港画廊——10 号赞善里画廊10 Chancery Lane 也在同一年开张。后者曾经举行一些突破性的柬埔寨和越南艺术联展。2003年,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的Sin Sin Fine Arts在太子台开设了第一个画廊空间。这也是香港唯一展出印尼顶尖当代艺术家的画廊,其他重要画廊包括以展出澳洲艺术着称的猫街。Cat Street 画廊,已在亚洲各地设点的奥沙画廊Osage Gallery 后来却缩减了野心,现在只基于它位在观塘的库房来工作。2004 年,艾蜜莉亚-强森Amelia Johnson 开始展出新崛起与国际的艺术家。
2004 年,出现了第一批连锁画廊,经营型态各异,驻居纽约的塔戈尔Sundaram Tagore 诗人暨诺贝尔奖得主拉宾蓝纳斯-塔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的后裔,展出一批固定的国际艺术家。歌剧院画廊Opera Gallery 则专注于作品更甚于艺术家。并透过全世界的11 个画廊,轮流展示它的现代艺术经典和当代艺术作品。来自韩国的Cais 画廊于2008 年开张,只展出韩国艺术家。
2008 年,从银行业者改行当艺术收藏家的安琪拉-李 Angela Li 在荷李活路上开了她的同名展场。推广艺术投资旗下的崛起中的一个中国艺术家,这次开幕恰好碰上雷曼兄弟破产和中国当代艺术泡沫化。但这家画廊仍然专注于本身的焦点,不像很多已经确立的画廊很快地拓宽路线。接受国际的及其他亚洲的艺术家。
对香港交易商而言,幸运的是,2008 年创办了香港艺术博览会Art HK 。2007 年, 博览会总监伦夫洛Magnus Renfrew 为筹办第一届博览会。半年内坐了40 趟飞机说服各国际画廊参与。他表示,人们对于在非传统的博览会地点办博览会存疑。但情况很快就改观了,第一届博览会吸引了19,000 名参观者,2011 年则增至逾60,000 名,香港的画廊销售良好并拓展了新的顾客关係。
过去叁年裡,较为新进且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画廊纷纷成立。包括安全口画廊 Exit 引进年轻的新进亚洲艺术家Saamlung 、盲点Blindspot 主要来自亚洲的新兴和建立摄影输入、输出Input/Output 新媒体。
好些画廊将焦点定在受到插画,平面设计、涂鸦、漫画、次文化和街头艺术影响的创作。其中,有两家画廊后来关门了。位于西营盘的一个艺术家空间仍在营运MischMasch 画廊也藉着线上平台而获得一些成功。
- 上一篇: 同一画家的作品价格为什么相差很大
- 下一篇: 绘画在当代视觉文化下的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