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章:张穆绘画的传统与革新
图1、张穆《柳坡憩马图》,纸本设色,114x44厘米,香港艺术馆藏
清代初期的中国画坛,是以山水画为主流的。以“四王吴恽”(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吴历、恽寿平)为代表的传统派画家和以“四僧”(石涛、八大、髡残、渐江)为代表的野逸派画家成为当时画坛的两大主流。相比较而言,一些以画马、鹰、龙等杂画著称的名家就显得凤毛麟角。恰恰在这一时期,广东画坛出现了一个以画马著称的画家——东莞的张穆,这就使其在画史的意义非同寻常。因此,探究张穆的画艺及其在清初美术视野中的地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张穆(1607—1683年)经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和清顺治、康熙诸朝,是一个诗书画兼擅的遗民画家。他字尔启,又字穆之,自号铁桥、铁桥道人、罗浮朽民,人们习惯称他为张山人、二桥山人、张二丈等。和很多遗民的早期经历一样,他也经过了踌躇满志的少年:据文献记载,他年少时倜傥任侠,思立功当世,与当时名流如黎遂球、梁朝钟、邝露等诸人交游。甲申事变(1644年)后,唐王朱聿键拥兵福建,张穆得曹子佺荐举而从戎,与张家玉募兵惠州、潮州,后终因回天乏力而还乡,隐居于东安(今云浮县),寄情于诗画以终老。
政治上的不得志往往成为艺术成功的诱因。张穆即是一例。他虽然在数年后曾壮志北行,并且打算效力北疆,无奈在当时大势已去的政治潮流中,个人的努力微乎其微。于是,他将满腔的热血化作书画逸情,并寄情于名山大川、纸绢毫素。他曾多次游历衡岳,泛湖湘、入留都、历吴越……,写下无数的纪游诗,深得海内文坛名士推重,安徽的钱澄之曾撰有专文盛赞其文学才华;曾青藜则称“其文为知己之文,书为法极之书,画为思肖之画,而其诗之感时言事者,近于少陵,抒情适意则常侍、嘉州也”,这显然说明张穆是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在古代文人中,能否达到“三绝”,往往成为一个艺术家是否登堂入室的标志。纯粹以画出名的画家往往不会被文人圈所接纳。张穆的文学才情使其能入方家之法眼。他所著的《铁桥山人稿》、《羊城醉赋》等传于世,在广东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张穆还擅治印。容庚的《东莞印人传》和马国权的《广东印人传》均专列一节阐述其印艺。马国权先生认为他所刻之“张穆私印”(白文方印)和“铁桥道人”(白文方印)等“雄浑尔雅,具见其功力之深厚”,“正晚明印家一时之风尚”,说明他的刻印已经超越“玩票”的性质,足可跻身专业印人之列而未遑多让。
诗词文赋及篆刻只是张穆艺术生涯中的陪衬。真正奠定他在历史上地位的,还是他的那些以画马为主题的绘画艺术。毫无疑问,因为有了文学的底蕴,使我们在讨论其绘画的时候,不自觉地将其纳入文人画的范畴。
- 上一篇: 朱万章:方人定书画的风格与鉴定
- 下一篇: 赵子龙:为什么马云的画能卖2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