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画收藏

花鸟的真情趣——《两宋花鸟画》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13-09-01 15:32:00
  作品追求表现花鸟的内在梢神、表达画家的情操,这种要求在宋代的花鸟画中可谓发展至高峰。

  作品追求表现花鸟的内在梢神、表达画家的情操,这种要求在宋代的花鸟画中可谓发展至高峰。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氛浓厚、文学艺术成就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在绘画方面,多位皇帝本身都爱好文艺并积极推动,在宫廷中设置画院,招聘专业画家负贵为皇室绘画。在推动绘画艺术的皇帝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宋徽宗赵估(1082-1135),他青年时便结交画家,钻研画艺,一生从未停止过绘画活动;他主张画院里的画家必须深人观察自然,如对花之四时状态、阴阳向背、枝干的自然情状,以及对鸟兽的体貌解剖、羽毛形状颜色和举止神态,都要掌握透彻。

  绘画史中有两个关于宋徽宗的故事,反映他对绘画要观察自然十分执着。据记载,有一年宣和殿前有一裸荔枝树结出许多果子来,刚巧有一只孔雀走到荔枝树下,宋徽宗看见了,觉得这个构图非常好,便召集画院画家把这一刹那美景描绘下来。画家们当然很用心去画,把孔雀的优美姿态和艳丽色彩都表现出来。但是宋徽宗看过所有作品后都不满意,他说:“孔雀攀登藤墩的时候,必定是先提起左脚的!”画家们听了,再看看自己的画,都十分佩服宋徽宗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另一个故事是龙德官建成后,宋徽宗挑选画院中最出色的画家来绘画壁画,以作装饰。他把画家的作品逐一批看,竟没有一幅满意,只称赞壶中殿斗拱上的月季花装饰画得好,这是由一位年轻的画家所画的,宋徽宗对他大加奖赏,并对大家说:“月季花的蕊和叶在四季和早晚都不同,很少人了解这一点。然而这位画家所画的正是春天时的月季花!”

  “上有好者,下必甚然”,宋代绘画都多了一份钻研自然生态的情神。除了绘画技法的发展和皇室推动外,宋代理学对于自然的看法,也影响了当时的花鸟画创作。理学家朱熹(1130-1200)主张“格物致知”,要努力去寻求认识外界事物,直至了解透彻,这跟宋徽宗观察和认知花卉鸟兽的态度有共通之处。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说”认为宇宙生成,阴阳交合,相辅相成而衍生自然界万物。人也是自然物,对万物是有共通感受的。因此,观察自然物性,可体会万物之间的情慷,从而了解到自然之广大。若能以心性为本的角度观察万物,表现在绘画上,可以产生感动人心的效果。

  宋代画院画家所作的《出水芙蓉图》,可谓把宋徽宗上述对绘画花卉的要求具体呈现出来。图中绘一朵盛开的荷花,衬以碧绿的荷一派槽槽懂懂的模样,因而缓和了原来的紧张气氛,并添上几分轻松滑稽的味道。由此反映出中国人万物亲和的观念,以及爱好和平的性格。在构图上,崔白为了使场景巾瞬间动态更富动感和连贯性,安排了一裸老树由画面的右方向左上角伸展,正好与喜鹊和野兔形成“S”形构图。这幅画描绘的是秋天景象,因为叶子显得枯干凋零,野兔身上的毛也长得较长,并且为了保暖而蓬松起来。茅草和翠竹的轮廓是以遒劲的线条勾出,荆棘及灌木叶则没有勾线,而是用色和墨直接涂画出来。画家又着重利用笔法缓急转析的变化,捕捉各种植物抗风的姿态,这使我们联想到当时秋风正吹得树叶沙沙发响,与卿卿喳喳的喜鹊叫声混成一片。画境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表达了大自然各种变化和盎然生态,使观者沉醉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